我不想发朋友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越来越多人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我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到了后面,朋友圈设置仅三天可见似乎已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产生了想了解的念头时,不外乎是加微信,下一步自然就是点进ta的朋友圈。
但是明晃晃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硬生生的阻挡想要窥看的人,然后又默默的退出朋友圈的界面。
我发现,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有两类人。第一类就是间接性的设置,第二类就是长期性的设置。
第一类人,当生活累了,心态突然疲惫,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就会被前阵子的自己蠢到。想跟所有认识的人绝交,想要自己一个人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静静。
第二类人,生活没什么好纪念,自己过的好坏自己知道就好,不必活在朋友圈里。不发朋友圈并不代表没有朋友,只是不想把自己喜怒哀愁展现给大家,也不是高冷,仅是习惯冷清。
越是长大,发朋友圈的次数越少,丧失了想要表达欲望。尽管不发朋友圈,但是还是会看朋友圈的,但是如果想要表达一些情感的话,万万是不可能表达在朋友圈里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微信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所有的利益关系都是在上面摆着,没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所发的朋友圈都对经过别人的眼睛审视,给自己不舒服感觉。分享的歌也没人听,不如自己独享,在这个透明化数据时代里,只想拥有自己的一点空间。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朋友圈给我感觉就是这样,你表达了什么,诉说了什么,朋友圈里的人并不会在意太多,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实,或许有人看在你写的文案很长,顺手给你点了赞。也仅此而已。如果长期活在朋友圈里,就好像失去了自己,每天的点赞成为了例行公事,可能并不是喜欢,只是习惯性,彷佛失去了沟通的能力,唯一的交集只在脆弱的点赞里。
真正关心的你的人,并不会通过朋友圈的点赞评论来关心你,而是打开你的聊天窗口,问问你最近怎么样,会告诉你:“还有我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互相理解的能够彼此倾诉的人,至多三五个罢了。我想到想分享的事情不是第一时间发朋友圈而是想到第一时间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无论你的生活是五彩缤纷还是一地鸡毛,真的朋友自然会懂。
人生这么短,我想活给自己看。
公众号:冷酷图夫 诉说你我一二事 等你来 关注即送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