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转载
电脑版客户端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西安。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1][2]
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截止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835.44万,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其中西安、宝鸡两市城市人口过百万。[4]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绝大部分在荆州、梁州、一小部分在雍州,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4个(秦、西汉、隋、唐)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6]。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媒体、网民传说中的陕西八大家:刘文西,王西京,贾平凹,吴修,钟明善,雷珍民,吴三大,赵振川。
2017年陕西生产总值21898.81亿元,拥有西咸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高地[7]。
中文名称
陕西
外文名称
Shaanxi Province,旧称Shensi
别名
陕、秦、三秦
行政区类别
上古文明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
法门寺
陕西,这个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并将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太白山
陕北地区属于黄河中上游,秦岭以南属于长江上游,关中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陕西在中国出名的名家很多,书院门更是名家作品集中地,近现代名家中其中最著名的于右任、刘自椟,开创了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石宪章、黄胄、刘文西、王西京、吴三大、雷珍民、吴修、钟明善、江文湛、王金岭、陈国勇、赵振川、王海力、张之光、马继忠、王有政、崔振宽、郭全忠、作家有陈忠实,贾平凹、柳青、路遥等。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
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二十年间(1592),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