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26岁,然后死去”
多年以前,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并不知道是出自于春上村树的《寻羊冒险记》。
当时的我还是一个除了学习便没有烦恼的学生,虽然知道不是真正的死掉,但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活的如此不如意。
时至今日,我想对年少的我说,学习其实也没什么可烦恼的。
小米是一个我偶然认识的朋友,目前在她学姐的画室代课,准备明年考编,以后打算当一名老师。
她告诉我老师的工作比较安稳,当然主要是假期长,可以玩。
还有一方面就是在人际交往上没那么累。
在自己舒适的圈子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所谓幸福的生活,大抵如此吧。
当我问她如何看待文章开头那句话时,她说“不一定是所有人,如果一直坚持最初的梦想,并以那个梦想快乐的生活, 就不算‘死’了吧”。
我回答说;“你再怎么坚持梦想,也会随着角色的转变为别人而活”。
她还告诉我准备工作稳定后,就近租一个五十平米的公寓房,买个自行车。工资一部分用于理财,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省着点吃喝玩乐,未来的生活大概就这些吧。
我调侃着说:“ 你就是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毒打”。
聊天结束很久后,我想了很多。
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应该说出那句“你就是没接受过社会的毒打”。
能对社会报以善意,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而我却在用社会的恶打击她。
“焦虑”、“迷茫”、“爱而不得”,这是知乎问答中很多二十多岁年轻人对于自己的评价。
他们诉说的故事,大抵如下:
每天规律的上班,经常性的加班
家和公司之间两点一线的来来往往
能够在拥挤的地铁上有个座位
成了对自己最好的安慰
异地恋、不断涨高的房价、工作的繁忙
仿佛一座座大山横跨在两个人面前
感情逐渐敏感到会因为一件琐事而争吵
多少人最后说:“我不是输给了爱情,而是输给了现实”
偶尔的几句寒暄维持着日渐疏远的友情
组织了很久的聚会
总会因为有人无法到场而无法齐聚
相互吐槽自己的工作,诉说感情的不顺
大家都认为回不去的那段生活,真的很美好
当把房贷、车贷、奶粉钱、幼儿园学费逐渐扛在肩上后
任何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
都会让人不知所措
成年人的崩溃
往往就在一瞬间
一边吐槽着自己的生活
一边拒绝着鸡汤文的洗脑
一边把自己封闭起来
一边寻求着他人的安慰……
就这样矛盾着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在名为“社会”的浪潮前,把目标刻在石头上,把梦想写在上沙滩上。
梦想与目标,经常被人混为一谈,觉得是两者之间没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梦想在能力范围内很难实现,而目标很容易达成。
没有人会把“躺在家里赚钱”当成目标,而这只能是梦想中的生活罢了。
或者说,没有人把找工作,结婚,买房当成梦想,这些只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错把梦想当成了目标,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寸步难行,“目标”遥不可及。
所以当梦想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时候,很多人会随之有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
很多人拒绝面对现实,拒绝接受这个社会,扬言要改变社会。
暂且不说以一己之力去对抗社会根本是一件很难的事,
难道如今社会的发展不是顺应规律的自然趋势吗?
面对现实,接受社会,才能使你脚踏实地的为目标去奋斗。
你可以痛斥社会对你的不公,但是努力的改变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活到26岁,然后死去”,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人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每一次的转变都是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社会的过程。
相应的,我们也要承担起每一个角色应有的责任。
其实,26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时刻。
有的人早,有的人晚,但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
既然早晚要来,那我们为何不先做好准备呢?
不管如何,人生的路总是要继续前行,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够让我们关注到沿途的风景。
《寻羊冒险记》的最后,村上春树写到:
“ 哭罢两个小时,我好歹站起身来。去哪里还不知道,但反正我从地上站了起来,拍去裤子上沾的细沙。 太阳早已隐没。移步前行时,身后传来细微的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