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5蔡秀娟
女儿的幼儿园今天半日活动,邀请家长们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自选区域活动时,女儿选了绘画,今天的绘画是画小扇子。
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了示范和成品展示,当老师把成品扇子放在绘画的小朋友旁边以供参考时。我悄悄地提醒老师,过多的模仿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老师很配合地马上拿走成品扇子。这时候,我留意到已经有小朋友按照成品扇子作画,显然是另一扇儿童版的同样作品。再看看女儿,很好,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
她给蝴蝶扇画了紫色的围巾,就是那条重重的紫色斜线。周边绿色的,她说是小草,下面有,上面也有。
我想,大概是蝴蝶仙子围着围巾在绿丛中翩翩起舞吧——
看得出来,她的画画技术实在不怎么样。然而,我欣赏她的想象力。
我想所有人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可是你知道吗?原来色彩也有习惯。噢~别担心,因为我也是今天才知道。
松居直先生说:“习惯是很可怕的。我们看惯了不正常的色调之后,反而会无法接受真正完美的色彩。”
这里说的不正常色调,包括电子屏幕,也包括部份书藉、海报等泛滥的人工色彩。如果孩子接触的只有这些,那么孩子那些对图画的欣赏、对艺术的审美,从何而来?而绘本的画,具备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重大意义。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大量地接触绘本呢?
不论美术、音乐或文学,多接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接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思考、有体验。这样,这些“好”东西就能触动“第六感”,这是人类除了五感之外,能够敏锐掌握事物本质的直觉反应。
绘本也一样,孩子不断接触好的作品,自然能培养出鉴赏绘本的眼光,如果再加上对艺术与文学的敏锐感受,那就更理想了。绘本,不是图+文,而是图x文。另外,全书是根据什么想法来整合的,也是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大部份的父母在孩子早期,不是给孩子看经典的绘本,而是看一些认知的启蒙读物;还有一些父母给孩子读的是经典绘本,却运用了讲道理的方式;还有父母只是注重故事性;还有父母只注重识字量……
而孩子,是天生的读图专家!
大人看书时,目光习惯随着文字走,通过文字来了解其中的意义,然后在心中描绘书中的世界。即使看的是绘本,也是从文字去了解故事的内容,根本没有注意图画里画了什么、图画的细部与整体有何关联、前一幅画与下一幅之间如何关联、画与画之间的串联如何铺陈出故事的情节。
画中有画——也许,我们是时候换一种方式进行阅读了;也许,我们该回想一下小时候读过的最有趣的书,从书中获得了多大的乐趣、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现在还记得那种喜悦……
在这里要特别建议的是,父母最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去看绘本。我们不要武断地认为,绘本只是孩子的读物,我希望父母们也能从绘本中获得乐趣。绘本里有其他书藉无法表现的趣味和美感。这还能帮助父母进入孩子的世界。
绘本,是想象力的幼苗。当一个孩子无法静下心来听故事时,他可能是在思维想象方面卡壳了,他无法理解个中概念,他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他进入不了故事当中,于是出现成人所说的“不专心”的状态。而绘本,就能够给孩子借力。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绘本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所以,绘本的品质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图画的品质会左右孩子想象力的品质。如果孩子经常接触二流、三流、或是刻板、僵硬的插画,那么他只能凭着这些画画去想象,去观察事物,当然也只能勾勒出类似的影像。
绘本,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启蒙工具。
我曾经说过,我是阅读的受益者,现在,我把我的受益传递下去,也传递出去。
这,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