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华老师个人简介:
姚丹华,笔名稚吟秋声,资深语文教师,“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正道语文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小学课堂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四地”语文研讨会、“溯源导读河南项城推广活动”、深圳东莞两地“溯源导读”学术报告会、汉中“追寻大师足迹,探寻阅读源头”国培计划讲座、“生命因与大师邂逅而精彩”南京建邺中学导读互动活动、“河南省第四届语文课博会”“教育者论坛”“梦龙诗话”诗歌教育微型论坛等多个语文教学活动特邀嘉宾及主讲者之一,“南京十三中语文研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语文研讨”“河南虞城春来学校”座谈会主讲者、全国溯源导读教学展示课《为学》《陈太丘与友期行》《背影》,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讲师,“溯源导读法”“无界思维法”创始人,创建微信公众号“稚吟秋声文学艺术生活”、“溯源导读论坛””老子长寿””嘉定地方文化研究会”,聃道影视文化(上海)有限公司企划总监,文字作品散见各大报刊媒体。
南阳是个好地方。诸葛亮在此躬耕陇亩,刘秀于此成就帝业。社旗县山陕会馆精美绝伦的五层镂空雕刻让人叹为观止,而汉画馆中的藏品则绝对出人意料。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南阳教育学会会长刘润川先生一再叮嘱社旗县教育学会会长秦远晴先生,一定要带我和先生到汉画馆看看。东道主凭着十年前的游览经验,带着我们在武侯祠附近寻找了半天,却始终难觅其踪影。原来,随着更多散存画像石的被发现,汉画馆已迁出武侯祠景区,而独立建成了全国首座、也是最大的汉画像石专业性博物馆,专门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我对这些稚拙古朴、古意雄浑的画像很感兴趣,可惜时间过紧,只能在底层走马观花,根本无暇细品。
画像石内容包孕丰富,建筑艺术、历史故事、天象神话……既有“嫦娥奔月”的大胆想象,又有“鸿门宴”的具体描绘;既有端灯侍女像,又有骑射田猎的场景;既表现了汉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又展现着他们的歌舞娱乐。这些石画像,历经岁月沧桑,几经沧海桑田,却更显出其独一无二的丰厚意蕴。
片石千秋,灵石不言,人类的智慧、劳动者的审美、中华民族的艺术追求,一切历经时间的考验,成为一种伟大的见证。难怪当代艺术学创始人张道一教授在谈到汉代画像石艺术时指出:“其想象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和造型之严谨,标志着我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画历来所强调的气韵、力度在这里找到了最早的源头。”
这些汉画像,多采用粗放不羁的技法,不拘细微修饰,以高度概括、巧妙构思取胜,以形出神,夸张大胆,寥寥数笔而动态毕现。西方绘画史上的印象派,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达到鼎盛,可眼前的汉画,分明是更早流传的“印象派”!很多以前在各类印刷品上所见的原始古朴的图像,于此都能找到原型真迹。新中国成立后,曾发行过一套以汉画“嫦娥奔月”为主题的邮票,更是将这种稚拙浑厚的画风传递给了更多的观赏者。
汉代石匠能把繁杂的生活场景与现实形态概括、升华成艺术形象,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林风眠先生也曾赞叹说:“汉画像石是中国绘画之大宗也。”这位以个人独特画风,而蜚声国际艺坛的艺术大师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叹,“汉朝的画像石应该是中国艺术的主流”。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皇亲国戚、开国功臣、达官贵人自然云集于南阳这座“帝都”,这里“闭门成市”、“富拟封君”,《后汉书》记载:“河南(洛阳)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贵族阶级召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各展绝技建楼刻碑,山陕会馆的雄伟气派的雕刻就是他们的杰作。统治阶级生前在祠堂祭祀祖先,死后希望在陵墓中安眠,汉画像石刻就是在这些特殊之地静静地掩埋了几千年后,终于让后世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与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帝国。而南阳被称为“陪都”、“帝乡”或“南都”,曾经是当时繁华的极盛,两汉时仅分封在南阳的侯王就有四十七人,五位皇后、一个贵人出生于南阳,封在南阳的公主就有七人之多,它曾经因是南北经贸集散地和交通要冲而“富冠海内”。三十年风水都要轮流转,更何况几千年过去了,沿海城市日益发展,中原地带日见衰落,而今的河南地区,却成为了相对贫困的地区,让人不由唏嘘。
但汉画像石的存在,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繁盛与昌荣,可见文明与艺术是永恒的,它们不会随着经济与物质的衰败而消亡。
看着眼前的艺术瑰宝,我愧疚于自己的知之甚少。自知自己无法对其进行深入鉴赏,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一个身影,那就是在嘉定土生土长的朱明岐先生。我应邀参观过他的“明止堂”字砖馆,翻看过他的专业学术研究会刊《字砖研究》,几度拜读他的字砖历史研究论文,钦佩之余欣然为他写过一篇推文《砖是君子》。我想,假如明岐先生来到这里,一定会非常兴奋,因为他才是这些汉画像真正的知音。
汉画馆是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明岐先生却独自私人撑起了一个字砖馆,并且这些字砖可能比汉画的年代更早,这两个馆结成姐妹馆,将是非常有意义之事。
由河南回沪,想到明年春天将再度到南阳,我给朱先生发过去几张汉画馆的实拍照片,并加了一条微信:
南阳汉画馆,下次我和先生去讲学的时候,明岐先生一起过去吧,非常值得您去看。
明岐先生回复道:
好的,那里是画像砖的源头。
我的先生以为,明岐先生的字砖馆,有字砖亦有画砖,其实应叫“古砖馆”更适宜,也更显古韵;而汉画馆中收藏的汉代珍品,以石画像为主,故应谓之“汉石画馆”更能突显其特点。
颇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