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教你如何在书海中站住脚

关于本书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斋藤孝 著

程亮 译

关于作者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轮。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经常听起别人羡慕保持每天阅读书籍习惯的人,张口就说“读书真好,可是我没时间”。每每听见类似话语,我忍不住反问一句:你问过别人看书的时间如何来的吗?

诚然,当下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控制着几乎所有人的时间观念。忙碌了一天之后,鲜有人会捧起一本与工作无关的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好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阅读。有的人,一年都读不完一本书。

而读书爱好者中,尤其是刚加入读书群体中的人们,尚还未掌握如何去选一本书、如何去读一本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两书中,主要介绍了在选定一本书后,如何从技巧上将所读的书系统地记忆以及再现;而斋藤孝先生的《深阅读》则分别介绍了为什么要读书、无法读书的原因、读书的好处、如何选择书籍以及如何阅读等方面,由表及内,逐步引导读者去分析自身状况,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法。


《深阅读》全书结构

笔者经过整理,总结出要想在茫茫书海里做到深阅读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踏入书海:真正明白读书的意义

“读书的目的本就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图1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7.84本,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

从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成年人平均每月看不完一本书。

斋藤孝先生在书中描写了日本的“日渐消亡的读书文化”,先生认为“书大概是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因为它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类的发展历史以书籍的形式得以传承。

说到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认为只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于是就有人选择了依靠网络信息。网络信息量大且内容繁杂,如果不能准确知道自己获取信息的种类、采取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往往会被网络信息所覆盖,最终只是浮于知识表面,而不得其内涵。

而读书,不仅仅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诚然,读书使得自身变强是最引诱人的因素之一);也不仅仅是使时间过得有意义,借由书的作者的视野去接触不同的世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是读书最终的结果。读书的本质是提升自己的素养,甚至包括帮助建立正确的三观。将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精神加以交错、融合,使得重新审视自己,并对精神世界加以改善。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2.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择书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


图片2

真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后,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而此时困扰我们的便是,如何选择一本书。斋藤孝先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的阅读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常逛书店。斋藤孝先生将书店称为“引起兴趣的空间”,这一称号准确地体现了书店的又一作用。相对于漫无目的的网上购书,书店里整齐排列的书目,更能勾起你购书的欲望。尤其对尚未发现自己对哪类书感兴趣的人而言,书店是很好的寻“宝”之处。在书店里,你可以肆意地从文学世界里,穿梭到哲学的海洋中,也可以从艺术的天堂,移动到小说的森林。那些精美装帧的封面、富有创意的设计,时不时地拉住你,迫使你驻足观看。

利用报纸。斋藤孝先生认为,利用报纸是锻炼发现自己兴趣的方式之一。哪怕我们粗略地浏览报纸,都能较容易地了解世界的变化,因为报纸是重要信息的浓缩和汇聚之地,因此报纸上不仅有我们感兴趣的报道,也有我们不感兴趣的报道,我们能从充当“天线”的报纸中去发现我们遗漏在不感兴趣点上的新兴趣。

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值得被传阅、欣赏已是不可置疑的事。但一开始要以门槛较低的书为宜。斋藤孝先生首推星新一的超短篇小说,其次是太宰治或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作品,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适合初入书海的人阅读,养成一定的读书习惯后再挑战有趣但稍微不太好懂的书籍,诸如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等大师的书。

参考书评,包括行家推荐、报刊企划和网络评价。“行家推荐”指的是各种杂志的书评专页上的榜单,这类榜单大都是由相关的评论家进行评价而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报刊企划”也是根据专业书评家的意见而统计出来的榜单;“网络评价”则指的是阅读过该书的读者写下的评价,笔者平时在阅读书籍时,大多时候会点开评价,如果评价中一片吐槽声,笔者会果断地放弃该书。此外,斋藤孝先生还建议可以关注特定的书评家,这就好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某一特定的书评家只评价某一类作品,可以以此书评家为中心,去发掘更多有趣的书籍。

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顺藤摸瓜”地去发现有趣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某些作者会有意无意地提到某些书籍,那么这些书籍很大概率是作者认为有趣的书,不妨将这些书纳入自己的书单。笔者经常在刷微博的时候发现有人荐书,顺手就将名字或者图片保存下来,回头一起放进书单里,书单里永远有看不完的书,完全不用担心会“闹书荒”。

3.牢记位置: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是最好的执行方式。


图3

如果将第二步归纳为“泛读”,那么在对书有了兴趣后,就要做到“精读”了。精读会帮助我们在书海里牢记着自己的位置,让我们充分意识到读书的益处。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掌握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深阅读》一书中介绍了五个“持续读书的习惯”,它们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来的有利习惯:

建议“自问自思”——提问的重要性

过去在学校,每一位老师都会说“带着问题去阅读”,尤其是语文阅读部分以及英语阅读部分。虽然很早前我们就被这句话洗脑,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将问题融入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阅读中思考,不仅会提升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会加深对内容的记忆。斋藤孝先生表明,当他“在读书时若遇到作者的提问,会用括号把问题括起来。”然后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能理解对话的展开。而笔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尝试去思考作者的一些见解,或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或在相应的位置做明显标记。尤其在看到“好书”时,笔记会帮助将自己的想法与作者想表达的内容较好的结合起来。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能够训练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帮助我们在看到文字的一瞬间就能理解。在中小学阶段,每个学校的早读课伤,老师都会鼓励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出声朗读,目的是让语言沁入身体,对我们智力发育有非常好的影响。用耳朵听到的话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精神更易集中,这也是为何电台的朗诵节目会在读书群体中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书架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的流行程度颇有代替纸质书的趋势。各类阅读软件、Kindle,已被广大读者所使用。电子书确实给读者带来了便利,但是对读者而言纸质书依然占有不可动摇的分量。书架,作为纸质书的存放场所,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首先,书架让书籍变得显性,这种显性让人对书极易产生印象;其次,书架让阅读量变得显性,这种显性让人极易掌握自己的阅读量;再者,书架如同记忆装置,一排排书脊变成索引,顺着索引就能回忆起书中的内容、相关话题以及阅读时的自己。这些都是阅读软件、电子阅读设备极难具备的功能。于笔者自己,每当抬头看见书架上还未读过的书,就会萌生出继续阅读的冲动。书架,成了阅读最好的监督者。

“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方法的重要性

乍看这个习惯,让笔者紧张到措手不及。且不说康德、叔本华等人的著作,单说繁忙的工作几乎占据了每日的所有清醒时间,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已是极限。随着斋藤孝先生的说明,渐渐对这个习惯有了正确的认知。首先,阅读书籍时要根据书的种类改变阅读速度;其次,阅读时遇见难懂的部分可以选择“跳读”;再者,可以设定每天的固定时间为“读书时间”,正如《慢思考》书中提到的将睡前的某段时间设为离线时间一样,将这段时间用来进行阅读;最后,当我们在乘车时、泡澡时,均可以看书。笔者出门身上从来不缺书,纸质书、电子书均有,这不仅解决了乘车时的无聊,也解决了看书时间不足的问题。从这些小习惯看来,“一天一本”也不是不能达到。当然, 切勿以数量的增加来降低质量,对于某些值得细细品味的书,适当多花时间有助于加深理解。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分享的重要性

这里的“输出”指的是用文字或者语言,结合自己的理解,复述、解说书中的内容。通常这要求读者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这因为如此,有效的“输出”才成为充分理解书本身内容的证据之一。为使输出变得更有效,必须满足两个要点:其一,讲述时不要采取俯瞰全局的角度,应该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体;其二,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在阅读时,笔记是帮助“输出”的有效方式。“输出”是自我的思想与听者思想的交汇,在口头陈述意见时,应该把关键字或关键词组写下来,当与对方就某本书进行交流、分享时,通过不同颜色的标记,可形象地增加对内容的理解。

这些习惯,都是增强阅读过程中对阅读行为的满意度,正如《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富者愈富”模型,当我们的满意度提升,也会提升阅读的积极性;积极性增加,满意度会继续增加,不停循环,当然会越来越离不开阅读了。

4.灵活活动:读书技巧

技巧,让你少走弯路。


《深阅读》阅读技法

在书海中站住了脚并不代表停止不前,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理解能力、兴趣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为顺应这些变化,斋藤孝先生总结了十条阅读技法,迫于篇幅笔者选取只选取其中三条进行说明:

1)、吐槽阅读

吐槽阅读指的是“对书中的信息逐一唱反调”,也就是不停质疑书中的信息。吐槽阅读是一种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便于大脑记住阅读内容当时的情绪,会提升吸收率。前段时间笔者看《创意文案42式》时便采取该种阅读方式,吐槽作者的诸多观点,而最后记得最牢的恰恰是被吐槽的那些观点。

2)、据点阅读

据点阅读指的是“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读书的广度”。此阅读方式提倡先选择一本较易看懂的书籍为据点,接着挑战与此书籍关系紧密的书籍。比如,假如你机缘巧合下阅读了木心先生的《素履之往》,并被他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所吸引,接下来你花精力去阅读木心先生的其他书籍,这就称为“据点阅读”。据点阅读是一种拓宽阅读范围的很好的阅读技法。

3)、跳读

最后笔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跳读”,顾名思义,跳读就是略过书中的某些部分,继续读后续部分。虽然在笔者看来这种技法并不适合阅读文学作品,但对于非文学作品类书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技法。斋藤孝先生指出,跳读有三个要点:第一,通过快速阅读顺利读完,能让你对自己的读书力充满自信;第二,阅读量也会有格外显著的提高;第三,持续进行跳读,能培养类推能力。在跳读的过程中,大脑会全力运转,使想象力更加丰富。

当我们学会并掌握了这些阅读技法后,便可以书海里任意更换位置,而不用担心速度慢、效率低。

结语:

知乎上一位阅读年龄长达十年的知友说,他的日阅读字数记录为二十一万字。笔者惊叹于他的阅读力的同时,又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或许,本书中的某些方法的运用就可以改善你我的阅读现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