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宋朝,我们会想到什么呢?第一就是经济、文化上的鼎盛,比如很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李清照,陆游,都出自宋朝 。而提起宋朝,我们还能想到的就是他军事实力上的弱小,以及宋朝的疆域不够辽阔。而第三点就是我们熟知的大臣有很多都出自宋朝,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但是有大作为的帝王却不是很多,帝王不如大臣突出。那么宋朝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宋朝刚开国的时候,都有哪些措施导致了后面的这些特点呢?
说到宋朝,我们肯定能想到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赵匡胤。在安史之乱之后,权力下移,禁军权力由换官掌握。虽然有很多宰相在很努力的治理唐朝,也做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因为皇上和权利的问题,也仅仅能维持大唐不倒。然而在这种时候,有很多其他的游牧民族实力崛起,而此时唐朝皇帝派兵去打,但是实力不敌,一直僵持,耗费了大量物资。而此时中原也闹灾慌,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至。 而此时正是天下大乱,风气很坏,兄长互相残杀,儿子和父亲互相争权。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生活。而各地节度使的权利很大,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地盘。先是朱温统一了一大片地方建立后梁,自立为定。然后紧接着,又被后唐灭掉。可是后唐才称帝没多久,又发生内乱,皇室内斗。而此时后晋崛起,为了灭掉后唐,不惜把燕云16州割让给辽国,向辽国借兵。如愿以偿的灭了后唐。可是后晋的皇帝不甘心把燕云16州割让给辽国,又想要回这片地方,结果兵败,辽军攻破了长安。而赵匡胤出生在一个禁军之家,虽然没有皇亲国戚,但是条件还算可以。而赵匡胤从小长得就很清秀,而且从小好武,不爱读书。小的时候就会自创拳法。任何关于武艺的事情 一学就会。但是当辽军攻破长安,赵匡胤家被抢,家到中落,于是开始外出自己谋生。他应该去哪里呢?现在他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在北方,而此时的北方比较统一。而南方十国好像很乱,有很多国家。对赵匡胤这么一个武将来说,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事实上的局势是南方的国家都是凭借山川进行划分,而且实力差距并不大,反而更加的安定,专心发展经济,让文人有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北方看似统一 ,但是武人当道,政权频繁交替,非常不安定。很凶险,但是对于赵匡胤来说,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其实在刚开始,赵匡胤也没有看出这层逻辑。所以他选择去了南方,一直在南方漂泊,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存。直到遇见了一个老僧,通过他的指点,赵匡胤才回到了北方,在郭威手下 ,当了一个队长。没过多久,朝堂上都是武将,而此时的皇帝很年轻,觉得自己无法震慑到这些人。于是随意杀人,弄的人心惶惶。而此时,郭威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他的手下把黄袍披到他的身上,逼迫他政变,最后郭威政变得权,建立大周。在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当上皇位,柴荣很有才干,而且很有军事头脑。和赵匡胤一起南征北战,赵匡胤一度做到了大节度使。而现在,后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现在中原还有一片地方没有收复,那就是后唐隔让出去的燕云16州,而就在柴荣马上就要攻打成功,收复失地时,柴荣却突然得病,马上就要死了。而此时,在朝堂上,有谣言说全程此时会篡位。可是此时柴荣的儿子才七岁,确实值得担心。于是柴荣选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赵匡胤来辅佐自己的儿子。
而现在周处在的位置也很危险,在北方有辽国的骚扰,而在南方则有十国的威胁。而且现在皇帝年纪很小,大臣都不太服他。那么赵匡胤处在哪种境地呢?赵匡胤现在受信重:被托孤。那么他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尽全力辅佐小皇帝,这个选择的好处是在道义上而言是对的,被人信任。但是也有很多风险,现在改朝换代这么快,国家很有可能发生不测,而且就算自己没有二心,当权力大的时候,可能有人觉得你会造反。而第二种选择就是造反,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管理这个国家,各种权利都更加方便。但是坏处是你会背负不义,受到了别人的信任却辜负。而这两种选择就是义利之间的取舍。而现在赵匡胤必须快速做出决定,他做出的决定是造反。在正月初八,赵匡胤放出假消息,说辽要和后汉联合打现在的国家,大家都很害怕。又说他手握兵权,让他出去抗争。于是赵匡胤出征,在出征的第一天晚上,赵匡胤就喝的酩酊大醉,他的手下把黄袍拿到了他的身上,于是他说自己不得不反,发动政变,改名为宋。有很多大臣都还在惊慌之中,但是看到赵匡胤领兵回来,手握大权,于是也就接受和屈服了这个现实。赵匡胤成功政变。但是虽然赵匡胤这样选,但是他的良心还是有过不去,他给后周的后代发了一张免死牌,并承诺犯下任何罪都不杀他们。运用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来补偿自己的罪过。其实我认为,赵匡胤选择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尽力辅佐 那么以后很可能会遭受不测,吃力不讨好。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肯定是选第二种。而我们人类,都是为了生存,那么自然就可以理解。而他后面也在尽力补偿自己的选择,那么也算是做了自己可以做的。
但是虽然当上皇帝,赵匡胤很忧虑,觉得自己的床以外都不是自己的,很没有安全感。那么他到底在忧郁什么?第一个原因就是对于外部的忧虑,天下还未统一,他仅仅统一了北方。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内部的,怕自己建立的朝代被夺权,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那么这两个原因哪个更紧急一些呢?其实应该是第二个原因,因为首先如果不先稳住内,那么万一再解决外部问题的时候,内部又乱了,该怎么办?两方面自己都失去了。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外部并没有严重的问题,也没有某个国家要来攻打宋,所以虽然没有统一,也没有特别需要担心的地方。
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呢?首先就是要吸取前朝的教训,对于地方势力过强的情况。也就是军权的决定,首先,现在有两个有军权的,第一个就是中央禁军。而第二个就是地方节度使。首先对于地方节度使的处理方法就是稍微剥夺他的一部分权利,然后再拿走他的财政权和政务权,把精兵都拿走,放到中央,这样他们的势力就无法造成威胁了。而对于中央禁军来说,这里的权利很大,于是赵匡胤决定把兵权分散,每人都只有一点儿权利,只负责平常的训练。把更大的权利交给由文官执掌的书密院来管理军队。而到打仗时,皇帝临时召集懂军事的人来商议谁来带兵去打仗,就可以防止武将有权利而篡权的问题。
而经过这样的一番改革,牵涉的范围很广 。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匡胤把和他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都召集起来,一起喝酒。然后说自己当上皇帝的日子还没有 自己没有当上皇帝的日子快乐,于是大家连忙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个很简单,大家谁都想要做皇帝,而我做也做不安稳。众将领都说现在天命已定 ,皇帝就是您。但是赵匡胤又说,做不做皇帝由不得自己,要是你的手下给你披上黄袍?那你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将领赶紧让赵匡胤给他们指一条生路,赵匡胤说享受歌舞 ,把人生用来享乐,岂不是很快乐?于是第二天,大家纷纷交出兵权,告老还乡。那么到现在,内部的问题已经解决,开始着手统一外部的问题。
对于外部来说,从哪里开始统一呢?赵匡胤选择的是先易后难,也就是先南后北。因为现在的南方十国又好打,又富有,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北方全是骑兵,很难打。很荒芜,无法带来财富。而通过分析地形,最后赵匡胤的决定是先打南平,然后顺序分别是后蜀,南汗,南唐。那么现在就考虑到一个建都的问题。
到底要把都城定在哪里呢?现在赵匡胤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他的老家洛阳,另外一种是建都开封。洛阳的优点是有险可守,但是缺点是交通不够方便。而开封则没有天险,但是交通很方便,各处大运河的汇集于此。很多大臣都建议赵匡胤选择洛阳,但是此时因为军事改革,所以精兵都于中央,需要大量的物资,迫于事实,宋朝只好选择留在开封。
以赵匡胤的武力来说,攻伐天下比较简单,但是怎样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拥戴呢?首先它的第一个计划就是用各代君王都屡事不爽的天命。他说自己有神奇的降生方式,传说,他的母亲梦见太阳落入怀中,他出生时,满屋红光,身子金黄,而且身体上有香味儿,三天三夜都不去。
但是这还不足够,还需要对朝廷以及各种事情有理性的定位。这里面就有很多故事可以举例子。比如有一次,赵匡胤问宰相赵普谁最大,而本来赵普并不想回答,但是赵匡胤逼问,赵普回答到:道理最大。而赵匡胤表示的十分高兴。第二个例子就是有一天,永庆公主穿着非常华丽,赵匡胤很生气,不允许这样穿,而永庆公主很不理解,说是赵匡胤都当上了皇帝 也应该装饰一下自己的轿子以及房子,不然也太没有排面。但是赵匡胤说,国库里的这些钱财是为天下服务,而自己仅仅只是守着这些钱财的人 ,应该是一人奉天下,而不是天下奉一人。
那么他对朝廷理性的定位就是维护皇帝作为天下第一人的形象。但是又将朝廷的皇权置于天下和道理之下,把这些作为它的形式准则。也从宋朝开始,对皇上的称呼从天子改为了官家,这也让老百姓和皇帝相对平等。
那么要想要长久治安,还需要好的大臣,大成的群体来自哪些地方?其实有三个,第一个就是皇亲国戚,而第二个就是原来的功臣,第三个就是如儒生。首先 皇亲国戚是不能选的,因为他们会对皇权的稳定造成影响,比如在南北朝就有很多的例子。而第二部分也是不能选的,因为如果让这些人手握大权,他们有威望,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造反,重新建立天下,或者推举一个新的皇帝。所以只能选择第三个,并且让他们互相制约 。于是赵匡胤大兴科举,非常尊重读书人。此时的读书人走向了最高峰。当然为了不让一个人独揽大权,赵匡胤做了一个政策,把宰相分为好多个,分散各个权利。而把各个地方的权利也分散成了很多,比如一个地方有两个掌握大权的人,知州和通判。他们俩互相牵制。
而做完这一系列改革,赵匡胤就在一场离奇的故事中死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而至今,赵匡胤传位的这件事也是一个谜。
有很多人都说,历代开国之君中武艺最为高强的赵匡胤,却创造了最为文弱的大宋。那我是否同意他的选择呢?其实我第一个想评论的选择就是他抑制武将而推崇文的政策。其实我认为这件事情在当时是好的,因为经历了五代十国,这个措施可以很好的避免武将篡权,让宋朝跳出这种轮番更替的怪圈。但是这种措施在后面是有隐患的,这样可能会导致在打仗的时候形成意见的不统一,以及将领无法和士兵好好磨合默契打仗的事情。所以这种政策在前面是好的,但是到后面需要改革。而第二个就是他定都开封寻求长久治安的这个选择,其实我认为这个选择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他这样只考虑到了当下,如果到了未来,那么开封没有天险将作为一个很严重的劣势,我认为这也导致了外族入侵容易,宋朝到后来被北方游牧民族欺凌的种种事情。
之所以武艺最高强的赵匡胤却创造了最为文弱的宋朝,正是因为他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让他无法信任武将。也正是因为他的窜权方法,所以让他无法交给武将更大的权利。正是因为他幼儿的时候经历过那个风气很乱的时代,所以他才想寻求长久治安。这都是他经历过之后才显现在大宋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