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豆豆买了《卡耐基丛书》合订本,我接触这本书应该是初中的时候,是二哥带回来的,那时候就当故事看的,觉得很有趣,所以反复翻看,不知不觉就影响了我的言行举止。回想我这些年的历程,很多机会是因为我的好人缘而降临的,细究原因,不能忽视卡耐基对我的影响。
动念买这本书是因为两件小事。一件事是豆豆得奖后,经常会有朋友见到她就夸奖她。其实豆豆是很享受这样的夸奖的,但她对此的反应却是举着两只拳头用很抓狂的口气说,怎么又说我得奖的事?这样的反应让夸她的人有点难堪,不知所措。另一件事是她给我的另外一个QQ留言,你是谁!给我说真名!口气很生硬。我跟豆豆聊了这两件事,告诉她用不同的口气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完美。前者可以很优雅的表示感谢,后者可以比较温和的去询问,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人的感觉会相差很大。
有朋友问给孩子看这样的书是不是太早了,是不是未必会看?确实,这么大厚本的书,豆豆目前未必会喜欢看,但书摆在孩子面前,孩子们总归是会去看的。就好比之前给豆豆买的哈利波特、林格伦全集,买的时候豆豆还不识字,当然不会看,到后来识字了,没书看了,她自然就开始看这些以前她觉得很难看全是字的书了。另外,我也给豆豆读了一下第一章,关于作者对怎么看这本书的一些建议(这段建议不错,适宜于看所有的书),豆豆也听得很有滋味,并未表现特别的反感。
周日下午去参加了豆豆朋友的生日聚会,还有另外两个孩子的全家也参加了。席间几个家长也交流了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大家总结出一条,要做孩子一拨的,不能做孩子的对立面。除豆豆外那三个孩子都是史家小学的,从家长的描述中,能感觉到史家是个能生产出符合当前教育体制的标准孩子的学校,活泼个性的孩子会经常被叫到站在一边听课。这个时候家长的应对对孩子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了。一个孩子的家长对老师约谈的反应是全面配合,后果是孩子脾气比较倔,而且不跟家长聊学校的事,也不喜欢跟家长聊天;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则是对老师约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孩子哪些行为不对,哪些行为无所谓,哪些行为可以收敛点(孩子总归是有孩子的天性,很多事情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所以孩子很乐意跟妈妈聊点学校的事,甚至会把有时候受惩罚当成一种趣事讲给妈妈听(今天受罚了,感觉怎么样啊?被罚站了,不过很开心,因为某某某也被罚了,我们在一起可开心了),这样的孩子就让人觉得很乐观。
春蕾杯的证书总算发下来了,豆豆很开心,中午回来就告诉我今天在升旗前颁奖了,主持人还问了有啥获奖感言,豆豆说,我很高兴也很自豪,感谢我的老师等等。嗯,我当时挺得意,说得还挺顺溜,符合套路。继续聊,结果说是老师提前一节课就问了她几个问题,正好暗合获奖感言该说的几个方面。豆豆还说我今天课间一直抱着我的证书,有老师问我要抱几天,我正打算教育她几句,看见豆豆掩盖不住的高兴,就忍住没说了,我都这么得意,更何况孩子呢。豆豆自己又说,其实我就打算抱一天的,总得让我抱一天吧。我忍不住笑。下班回家,看豆豆的日记,写了好长一篇,两页多,写的颁奖的事,前面全是得意的炫耀,结尾是我一定要继续努力,继续得奖,继续进步,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我和豆妈都忍不住笑,好熟悉啊,想起了当年我们每篇作文里的我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