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觉得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现象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
当你听别人讲话或看文章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组织思想的现象。你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相联系,努力用某种逻辑模式组织它们。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
奇妙的数字“7”
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提出的。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项目。
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过程是:
·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最有效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肜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讲者、培训讲师)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一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能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以上说明,条理清晰的文章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虽然在开始写作时作者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如果仔细想一想你在写作时的实际思考过程就会发现,你在总结主要思想时的确使用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在金字塔结构的最底层,你将包含单个思想或概念的句子组织成段落。
金宇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这一条规则说明,你在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为新的思想。正如上文提到的,段落的主题就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概括,章节的主题也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依此类推。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如果你希望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在写作中,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就是每组思想的逻辑关系直接蕴涵的思想,也就是说,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
纵向关系
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他思想发生着纵向及橫向的联系。
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
你放在金字塔结构每一个方框中的就是一个“思想”。在本书中,我将“思想”定义为“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人一般不会阅读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说,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横向关系
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回答在其上一个层次上的表述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因此,演绎性思想组合具有以下形式: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互相关联,你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归纳性论述的形式是: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识别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或类似的思想。
序言的结构
现在你已经可以随时从某一思想开始构建你的金字塔结构,并在需要时加入其他思想(向上、向下或横向)。但在你着手构建自己的金字塔结构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件事,即你的文章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即读者将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你可以通过讲故事式的序言(前言、引言)确定初始问题。
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你必须使文章回答读者头脑中已有的问题,或者能回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
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叙述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应当按照典型的叙述模式发展。序言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背景”(
situation)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complication),使读者提出(或将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将要“回答”(answer)的“疑问”( question)。
这种典型的讲故事式的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能够使你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你和读者是“站在同一位置上”。这种形式还能保证你将思想的重点一定放在文章的最前面。这也是判断你是否以最直接方式传递正确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