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次的《失控》阅读,在弄明白生命的意图之后,如何通过控制下的生态,有什么好玩的事呢?今天继续解读《失控》的第7、8、9、10章,首先,从你可能比较熟悉的抽水马桶说起。
一、抽水马桶的“自我”崛起
在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时,你估计没有注意到马桶盖下面,那只孤独的抽水马桶已经有了简单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这其中赋予它“自我”能力的,就是不起眼的克特西比乌斯调节阀。这个调节阀能实时控制水流,使计量阀容器中的流量保持恒定。
这可以算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可以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的非生命物体。自我,强调的是:从内部产生控制。想想,如果你总是被外界的注意力大杀器控制,忍不住被各种广告所诱惑,那真的连只抽水马桶不如,与咸鱼又有什么区别?你已经失去了自我。
抽水马桶,作为一只“自我之兽”,并不神秘,它是作为反馈回路的最为平实的体现。这样一个系统,就代表任何一种能够自说自话的东西,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生命和有机体,最后都必然精简为一组调节器,即化学路径和神经回路,它的“大脑”有两种对话:“我要我要,我要要要”和“不行,不行,你不能要。
由一只抽水马桶所引发的“自我控制”革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对能量的控制
对物质的精确控制
对信息的控制
二、对“控制”的控制
信息控制着物质和能量,对信息的控制,意味着要对“控制”进行控制,这是一种二级控制。你的世界正在以着不可思议的速度,装备这个世界,指令它们自我治理、自我繁衍、自我认知,它们正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走向真正的自我。
回首自动化的历史,就是一条从人类控制到自我控制的单向通道,其结果就是从人类的自由,不可转移地走向失控。
既然要走向失控,那控制有什么用?你比比看,一辆骑车和一个爆炸的汽油罐,大概就能知道控制的重要性。就算“谈核色变”,核能失控就变成了“蘑菇云”,而能合理控制的话就能变成核电。
这里面汽车的信息、核电站的信息,驯服了粗野的能量。控制提供的,就是一点点自我认知,足以把野性驯化得服服帖帖。
三、万物皆信息
如果你能读到KK这一部分,那绝对可以刷新一遍三观。他给你打开了看世界的新视角:信息之眼。以前那些我们看起来有点过时的工业革命,现在看起来就是信息时代的入门阶梯。你迷恋的是煤炭和石油,哥迷恋的是信息。
让机器变得充满活力的,不是煤炭,而是信息。对信息的控制,带来的工业革命,并不是为更加复杂周密的信息革命作出准备的原始孵化平台,相反,自动马力本身就是知识革命的第一阶段。把世界拖入信息时代的,是那些粗糙的蒸汽机,而不是那些微小的芯片。
只要改变看世界的角度,就会发现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平凡之物的潜力。这样一想,你会发现电报的到来为什么会如此拖延,因为从一开始,人们只是把电流当成能量,而不是当成信息。
基因工程,以及电子图书馆所需的各种工具,预示着对信息的征服,首先感受到信息控制的冲击的,是工业和商业,这跟能量和物质控制产生的冲击一样,后来才会逐渐渗入到个体领域。
最后你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能量的控制,我们征服了自然的能量,但我们因此逐渐变得肥胖;对物质的控制,我们可以轻而易取地获取财富,我们却因此变得贪婪。那么,我们已经走向遍地开花的信息控制时代,这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混乱?困惑?辉煌?躁动?
四、来点扰动会更好
我们当然更喜欢辉煌,但是混乱就一定不好吗?
你肯定听说过“沙丁鱼里放鲶鱼”的鸡汤故事,还真别说,这里面有一种“反脆弱”的观念:为系统引入一些扰动,反而可以增强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
KK在这几章中围绕“生物圈2号”来讲“人造与天生”。这种封闭的生态系统,其实是研究整个地球的绝佳对象。整个地球,从宇宙的角度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封闭系统”。
在一路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各种生态球,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逐渐崩溃。后来发现,这其中缺少的就是“扰动”。大自然中,会保留着不确定的扰动机制,瞬间的热力、火山爆发、闪电、风力以及海浪都能够让物质世界焕然一新。
对于“生物圈2号”最缺乏的是扰动,尽管有大量的机械控制,但是仍难以维持生态的平衡。这其中,扰动发挥着两个作用,一是对养分的循环至关重要;二是一种沟通方式,是不同的物种和不同的环境之间彼此打招呼的方式。扰动,俨然已经成为了生态的必要催化剂。
五、像上帝一样思考
学会把控制权交出去,这其实是一种上帝的思考方式。如果要构建一个稳定丰富的生态群系,大量错综复杂的物物相关,让你已经无法去细致规划,你要如何?放手,偶尊严地放手吧!
这时是先找到一部分适合生存的种子,营造一个必不可少的气候条件,然后你就可以点燃“导火线”,改变就此开始,这就成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一旦生态系统运行下去,就逐渐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它逐渐不受干扰地运行下去。
KK提到一种宇宙视角,很可能会给你启发:
在宇宙中,在星系时间的尺度内,星球这种封闭体系也会被穿透,以交叉的方式,相互提供生命种子,彼此交换一下物种。宇宙的生态类型是,封闭系统中的某个星系,像被锁在镜像瓶里的变色龙那样疯狂的发明着各种东西,而时不时从一个封闭系统中产生出来的奇迹,就会给另一个封闭系统带来震撼。
六、边缘的逆袭
不同生态交界的地方,往往就是生命力最强的地方,这里因为不稳定,在各种扰动之下,很容易催生“新物种”。KK称赞它们为“城市野草”,它们随遇而安,以活跃的状态客服困境,随时会逆袭主流,重新站上这个区域的统治地位。
边缘,最容易被忽视,但往往打败你的东西,就是藏在边缘的草丛中。
今天,常常会时不时爆出一些“斜杠青年”,其实就是跨界人才,它们的综合能力更强,不是一般的专才能匹敌的。企业也是如此,许多企业就在边缘的夹缝中求生,反倒发现许多的商机,利用自身跨界的特点,足以引出一场“逆袭”之战。
七、方法论
1、品质管理
大规模控制整个产业链上下的所有细节,根本实现不了品质的保障,反而增加了成本。根据二八定律,控制论强调如果所有的要素都是紧密相关的,最后品质的80%决定于最关键的20%的生产变量。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他所有变量。
2、不要忽视启动阶段
生态球之类的瓶装系统,在达到稳定之前,有一个混沌的启动期,这时生命反倒是艰难地生存,达到某一个点,就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稳定体系。这点对创业尤为重要,不是说一开始招来大量的人员就行,他们会因为启动期的混乱而离开。初创企业首要是度过启动期,打造一个稳定的“生态”,再往里面添加“新生命”。复杂性的开端,植根于混沌之中。
3、“冒出”需要时间
系统一旦冒出,自立、自稳定稳定程度就更高,也就不再需要初创时所需要的人为扶持。这点对与初创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前期的投入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自发“冒出”,不要在对组织操之过急,这时最需要的是给真个组织充分的时间,包括吸纳的新人,都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成长,一旦机会成熟,就会自发地维持整个组织的稳定发展。
4、“磨损”里面藏大量信息
磨损保藏的是有用的信息,黄树林里有两条岔路,踩踏更多的那条就是给你提供了信息。你看看你穿的袜子,那些磨损严重的部位,就是平时受力最频繁的点。所以在产品设计时,这种思维可以帮助你统计磨损情况,然后针对这些部分做产品优化,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性能。
磨损的标记是涌现出来的,它们是大量个体活动的产物。这个意义上就不是简单的物理磨损,而是指活动痕迹。你如果使用过Kindle,你购买的电子书了,会有大量别人做过标记的笔记,它们就是一种“磨损”,你可以借用别人的这些信息完成阅读。当然,随着分享程度的加深,类似笔记或留言,可以大大丰富书籍的内容。读的人越多,则越是丰富。
福尔摩斯破案,有一点就是抓住大量的“磨损”信息,这些不起眼的信息,可以反映一个地点的情况,或者相关人员的身材样貌、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发掘这些磨损信息,在现今变得越来越容易,靠大数据挖掘,大量重复行为,可以得到一些相关关系,变成极具价值的商业信息。
5、没有真正的废品
我们所提倡的循环经济,在KK这本书里称之为“闭环制造”,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来指导工业生产,强调机器组合成的“食物网”,上游的产品和废料,很可能就会被下游的产业所利用,形成闭环,极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6、为分解而设计
在制造业中,为分解而设计,是很早就提出来的理念。比如一辆车,你用“分解”的方法生产出来,不只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有利于报废之后的回收利用。现在的产品思维中,有一种叫“模块化”的方法,也是借鉴了“分解”的思维,方便产品功能的整合。
7、投资重视发展的潜力
投资那些具有自我适应能力,向自己的目标去进化,不受人类监管自行成长的机器,将会是下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看看现在特别流行的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反映出来的趋势恰恰如KK所指出的。那些会成长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