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喜欢做计划,可计划总没有变化快,能完成的少之又少。不了了之的结果之后也鲜有去总结。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不自然地习惯往回看,便有许多的不应该和感慨。再仔细一想,每走一段路,适当小结一下,所谓的经验教训学习收获不足,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在日后翻阅之时也能看到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所走的路。
针对入简书十万字后的小结,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记叙。
首先是相关数据。这话并不是说很看重数据的意思。只是写在前面好一目了然。就像结婚九周年,类似的仪式一样。说来真巧,我本想着是因为十万字来做小结的,却也是入简书刚过2个月的日子。从18年1月24日第一次知晓简书,并在上面发布第一篇文字到今天。我已经写投了所谓的散文65篇,其中有44篇被我喜欢的专题<散文随笔>通过收入。这44篇中有三篇(分别是<家乡的松树>、<闲来种茶竹,悠然望南山:菖蒲水畈之印象>、<我和我的大姐>)被推荐上了<首页投稿>。有一首我写的“诗”(<元夕>),被<诗>专题收入。粉丝81位,喜欢323个。列一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其他的篇文:<爷爷的家,爷爷的年味>、<走了这么久>、<记绍兴旧游>、<一只挣扎的苍蝇>、<我的学车经历>、<梦见樱花>、<我的大学>、<小楼的窗台>等,每一篇都是真实记录,真情实感。
第二个方面要说的比较多。主要以写的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写作感受,以及其他认识来记录一下。对生活的主要影响:之前下班空余时间多在微信上写写“诗”或短文,或转发相关诗词和鸡汤型的文章。从下载简书并开始在上面写文字后,微信上就少了这些内容。除了上班外,空余时间几乎在简书上。不是看文章,就是写。整个人心思跟着上面转。
关于写文过程前后的感受。首先得肯定的是,总体上来看,比之前有所进步了。第一篇文字包括我之前写的散文,大多信马由缰自由地把心里话一古脑说出来。往往文不对题,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表达的比较乱。可以说是在倾诉,而且耗时间。现在写之前,由某一个触动点作为文题,先想一下要写那些内容,怎么去组织,有了大概脉络,加上一种冲动,才开始“提笔”。
中间有些日子感到写不出来,没东西好写的情况,这个很快就没有了。有想写的触点和冲动,可感到怕写不好。当看了有些简友写的好文章后,这种感受更为明显。便感到自己的脑容量不足,格局太小。写的东西平凡,不够大气。总之是认识有限。关于写作,经历、阅读、写作相互作用,我十分赞同。没有输入迟早会饿死。既便勉强不死,也如行尸走肉空洞无物。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那怕一个很细小的事件或环境,都会让我强烈的感到书读的太少,自我的浅薄。于是找来一句话安慰自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看到这句话的当时,真的让我很欣慰并感到轻松。可我又接着一想,中年后还有几个十年呢!既便如此,活到老学到老,总归是没错。
关于这个过程中其他的认识。对简书还是不太了解。个人而言,就是一个写文字的地方,一个和自己或者朋友们说话交流的地方。之前有首页,如果能上首页,起码会让自己感到自己写的文字还可以吧,至少可以在这里登大雅之堂。现在说没有了首页,就有点关心阅读量,喜欢的小红心了。于是我也问自己:难道我在这写文字,就是为了这个吗?就是为了这些数据来写的吗?就有一种被俘虏的感受。我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不想被自己以外的东西牵着走。
对于自己写的水平,确实感到低劣笨拙有限。这跟自身起点、知识有关。意思是说,文海畅游,光在简书里就有不少写作者文字功夫了得。不仅文字驾驭游刃有余,还有思想有格局,有内容还大气。还有散文写的好的,有灵气,满满的细腻感情,既有大江东去来,也有柳岸晓风明月。有的粉丝百千万,阅读量也很高。关键是文章真的好。
最后小结的一点是对朋友的感谢和对自己的期望。在简书上慢慢也结识了些朋友,都是因为在这里写文字认识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可以说是志趣相投。感谢每一位喜欢我文字的朋友,你们给予的一颗颗小红心,有我们共鸣的温暖。你们每一位的关注,有我们的心情分享,也有鼓励;更感谢给我文字赞赏的朋友,现在我简书钱包里存了五十多块,钱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有你们的心意,谢谢你们的喜爱和鼓舞;也要感谢帮我解惑给我指点的朋友,我们以心换心,以心交心,真诚,美好,向上,一路前行。
对自己的期望。到现在我也没有要求自己去日更。不过基本上是这样做的。这似乎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不写一篇的话就好像还有件事没有去做一样。希望我能这样至少保持一年。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这个写文的方向在哪里?但起码我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多少年以后再看,我没有虚度。希望自己坚持写下去,多些学习和他人的批评指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