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坚持码字之后,我就很少再看电视,闲下来就是看书。可是,每周一集的跑男,我却一集不落都看了。
说实在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丝负罪感,觉得自己违背初衷,在浪费时间。
可是,某一夜,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起翻出《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来看,看完就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这部电影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遍,印象中觉得不错,但已不太记得内容。那晚安排好儿子睡着之后,我就捧着手机看了起来。这一看,不得了,哭得是泪雨滂沱。
我感觉夜晚是神经最为敏锐的时候,也是我最敏感感情最充沛的时段。于是,这部电影就以平时1.5倍的力量,把我彻底放倒了。
这部电影很有名很经典,估计大部分人都看过,讲的是一个在海上出生的钢琴天才,经历了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从未离开过一艘他被遗弃在那的大船,并且最后他选择跟这艘他待了一辈子的大船共赴黄泉。
对我们来说丰富多彩的陆地、城市,对1900(钢琴师的名字)来说就是“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在这种无穷选择里害怕得崩溃,最终放弃了人生当中唯一一次想要离开那艘船的冲动。最后,船破旧到必须销毁时,他就选择了在此终结他那虚无的一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看这部电影,不知不觉就会让我代入到这位钢琴师1900的内心,站到他的立场、他的情境上去想一想,就会情不自禁地问出这两个问题。然后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无解,我的内心就涌现出一片像海一样宽广深沉的忧郁,并且转瞬间它就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向我席卷过来把我淹没,一种窒息的感觉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感觉,哪怕现在回想起来敲下这段文字都让我喉头酸涩。
无独有偶,类似的电影,我又想起另一部《碧海蓝天》,同样也是一部非常沉重的影片。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极有天赋的潜水员,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的潜水极限。他同姑娘恋爱,拥抱真实生活,也曾想活得富有人气,可他还是无法抵抗对大海的向往,随着每一次深入海底每一次接近死神,他不但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有一种归宿感,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人还是鱼。于是,最后,姑娘怀着身孕挥泪跟他告别,你去吧,去吧,我的爱。他终究投向了大海,没有回头,成为了他想成为的大海的一份子。
相比钢琴师,这一部剧非常冗长,故事节奏也没有那么跌宕起伏,但相通的一点是,两个主角都把灵魂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创造了匪夷所思的辉煌,但由于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找不到与现实世界的联通点,所以在最后都放弃了生命,奔赴了他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片子,就像毒药,美丽而致命。
让人看着看着就陷进去,慢慢脱离现实,沉浸在茫然无边的虚幻中,想不起当前自己的生活。
可是,无论那个世界多吸引人,当前的生活还是最重要的。当前的生活不是艺术,是普通的柴米油盐,是需要积极乐观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因此,生活需要一些能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但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单纯的没有意义的简单快乐。
所以,回过头来看跑男,我也就觉得释然了。正是跑男这种轻松和快乐的地方在吸引着我,它让我可以毫不顾忌地哈哈大笑,可以让我非常放松。于是,我不再纠结于看这个是否无聊或浪费时间的问题。
要知道,我并不是不喜欢《海上钢琴师》这样的电影,相反,我很喜欢,但是我也同样喜欢看跑男这样轻松愉快的电视。这一点都不矛盾,就像我既喜欢出去参加聚会,也喜欢独自一人宅在家一样。而人不能一直在参加聚会,也不能一直宅在家与世隔绝,所以,我们也需要在长时间神经紧绷汲取营养不断奋斗的状态中,偶尔穿插一段轻松愉快的放空状态。对我来说,看跑男就存在了这样的意义。
这又让我联想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个读书笔记的例子。讲的是一本书里写的一句话:可以浪费时间,但不能浪费生活。
而作者是如何想出这句话的呢,他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让一帮工人帮他造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却整整造了两年。为什么会造两年这么久?因为这些工人每天只干上午几个小时的活,其余时间就去喝喝下午茶晒晒太阳享受生活。这让他意识到,这些工人看似在浪费时间,可是他们却充分地享受了生活,于他们的生命来说,这并没有什么时间上的损失。就像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拼命努力挣钱,不就是想更好地享受生活吗?而这些工人,他们不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吗?
所以,我越来越愿意在每个周末,当孩子在看动画片时,我也拿出手机看一集跑男。我喜欢他们打打闹闹的欢乐,喜欢这种贴近日常的琐碎。这让我的生活,偶尔可以染上一层橙色的明亮光辉,变得简单又快乐。
当然,别忘了,这只是生活的点缀,不能成为全部。我们的人生更需要负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