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怪象
身处区块链投资市场,最近ICO市场火的一塌糊涂, 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缩写),指首次币发行,相当于股市中的IPO。近期多个项目ICO的成本,在开盘上市后,竟然都达到了十到几十倍的增长,让币市中的ICO狠狠的火了一把。身上怀揣现金的人们,也四处如饥似渴的寻觅ICO项目,幻想着能够通过ICO一夜巨富。ICO动辄上十亿的火爆现象也开始让一些贪婪的人,仅通过东拼西凑一些老外的照片,做成一个华丽的PPT,就能发起ICO来圈钱,圈钱后兑现砸盘,拍屁股跑路,让币圈里的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恶意。
在这鱼龙混杂的环境里,在各种区块链投资的群和小密圈内,有这样两种人让我印象深刻。有一种人,他们广泛听取各种来源的信息,当看到某老司机和大神们的神观点后,为之叹服,对于这些已经通过区块链致富的大神们,他们仰视并崇拜着,追随并笃信大神们的决定,只要他投的项目,那就毫无疑问的上。此时,也能看到另一些人,他们同样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同样参考前辈们的观点,但不同的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特立独行的做着自己的决定。他们并不完全认同大神们的观点,甚至提出质疑,而受到大神粉丝的鄙视。
可以预见的是,这两种人群,会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认知的差异,在一次次抉择中被指引到不同的方向,最终走向不同的终点。
两种思维方式
有一种思维方式,因为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充分吸收水分的反应,被称为海绵式思维。海绵式思维有以下两个显著的优点。
一是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获取到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
被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确实为你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起点,但海绵式思维却有个最为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观点如何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甚至会同时被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说服而困惑。始终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无法触及更深层次的本质。
另一些有想法的人一定不甘于此,他们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抛弃什么。而要做出决定和取舍,就得带着态度,带着问题去面对所有事物。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权威在向他们阐述观点的同时,他们则随时准备与之辩驳。这种思维方式成为淘金式思维。采用淘金式思维的人喜欢不断的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常常质疑权威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
海绵式思维的现实危害
虽然在自己看不清看不透的时候,笃信权威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但如果长期依赖于海绵式思维做伸手党,那将会让你的自主思考能力退化,淹没在众多看似都有理的结论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对于那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则只会片面的认为最近接受到的结论是更正确的。多么荒唐,要是人生活成了这个混沌的样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绝望的呢?然而,我们身边却有不少这样的人,活的如此不堪却不自知。
我在公司是个小小的部门主管,之前还是面试过不少人,其中一个妹子让我印象深刻。她从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外包公司,一干就是三年,忠诚度很好;她也是上司的好下属,凡事吩咐的事情都能很好完成,有执行力;对公司业务熟悉,只要涉及本职工作的事情,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她却有一个致命的扣分项,因为过于依赖主管的安排,而未想过主管为什么如此安排,所以她对自己公司之外的行业认知几乎为零;因为从没想过她的岗位与上下游部门的业务关系为何而存在,所以她甚至连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都不清楚。我能想象她平日里的工作或许就是对自己熟悉的一切勤奋的做着低水平的重复。她深深的受困于她被动的思维模式而不自知,自然也不会知道她自己面试处处碰壁的真正原因。也许她会是一个很听话的执行者,可我需要的,是一个有思考能力能独当一面的人。
海绵式思维确实能带来海量的知识和观点,但同时会让人沉湎于海量知识带来的自满中,不再进步,不再思考,甚至变得麻木。而淘金式思维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通过在接受观点的过程中,提醒自己注意对方推理和论述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隐匿在众多观点之中的那块闪闪发亮的金子——事物最本质的一面。
小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其实两种思维方式用以互补,效果更佳。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淘金式思维则看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想要在知识的泥沙中淘出金子,则需要有足够的泥沙才行。
最后借花献佛,引用《学会提问》一书中的四个淘金式思维的问题清单献给各位,希望你在海绵式淘金的路上,淘出你自己的一座金山。
1.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别人的观点哪些可能有问题;
3.对别人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4.在此主题上,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