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最好把他放在某个特定的情境里观察。如吃饭、旅游时,提供一个有别于办公室的工作环境,或者不同于平日的合作情境,这样能提供新的刺激,快速反映出人的性格和特质。这样,他的内心才会暴露无遗。
作为员工,可以从团建中获得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①企业文化缩影: 团建内容如果多是对抗性的,可能这家企业更加注重于内部竞争;如果内容多是任务性的,那可能这家企业更注重于一致对外。
②同事之间的关系: 团建还是能更好的建立同事间的关系的,因为相比于工作,团建更多是一种游戏性的活动,可以更好的展现出员工个性化的一面,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
③个人能力展现: 如果团建是一次个人能力的情景考察,那么作为个人而言,也是一次能力的展现,如何在团建过程中表现出领导力,协作力还有执行力,可能也是团建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我觉得,一起喝咖啡、喝茶、聊天也是团建。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杯咖啡(茶/酒)不能解决的。组织或者团队就相当于一个社会网络。合群,其实就是个体加入社会网络,被接纳、认可的过程。团建某种意义上就是想加速这个过程。
现实中,新员工不是一下子就被所有人接受的,而是先和某一个,或者几个人配对儿,组成相对整个网络而言的一个小型网络,然后再靠这个小型网络打入大群体,完成合群的过程。
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加入新公司时,你上台做个自我介绍,大家就能接纳你么?当然不能。
来到新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自然而然先和某个人成为朋友。不管是八卦公司情况,还是学习工作流程,反正都要先靠他。
我们人类很神奇,能在很短时间内自主判断出,和谁组建这种小型社会网络效果最好,不管是爱好相同,还是性格相同的人。
但这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由个体自发启动,组织强扭那可不行;二是所处环境不能太正式,不能让个体感觉到,这是一个严肃的活动。
团建一定是官方发起的,而且各个环节都设定好了,没什么主动性可言,照着走就是了。那个体在认知上就会把它归类为正式活动,这不利于小型社会网络的形成。
其实,方法的本质还是那三个字:非正式。这是管理者要下功夫的。有时你必须花心思把好意隐藏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