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出去溜达,她真切地问我:“你为什么那么上进?你是如何做到如此自律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安于现状就好。” 我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才意识到,“上进”和“自律”在工作后的人群中竟是如何稀缺的品质。
于是,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这大概跟我的教育经历有很大的关联。我感觉,“上进”和“自律”已经融进了我的骨子里,我记得我在离开美国之前为了抓紧时间机会领略美帝国主义的人文景观,白天和朋友问打卡白宫、林肯纪念堂、国会山等等,晚上回到旅店先眯一个小时,爬起来写四个小时的论文。当时和我同行的姐姐由于旅途劳累有点小情绪,晚上还有点睡不好,我说我都没有什么时间关注我的情绪,晚上都在写论文。于是乎,她震惊的看着我。其次,在大巴上、在飞机上我都在改论文,同行的两个姐姐坐在离我有点距离的地方侃大山。后来她们跟我说,希望以后她们的孩子也可以像我一样,玩和学两不误。就这样,我论文最后的修改工作就在十几天的旅途中完成了,我通常会把不需要思考的格式修改部分放在白天嘈杂的环境下完成,而把其他需要思考需要自己输出的部分放在晚上进行,每天都给自己列个需要完成的list,尽量不超额布置“作业”,而是每天都做一点,坚持下来。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始终保有自己的空间,才能在与外界相处和与自己相处的两种模式中顺利切换,如果没有自己的空间,很难从外界切换回来,就像心无安处的感觉。所以,我认为保有自己内心世界的边界很重要。
而这其中也多少受到了导师的影响与熏陶,第一次见老师的时候,他跟我说他在写英文自我简介,亲笔手写,改了又改;当时便心生敬意,我在想我80岁时还记得几个英文单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帮他买飞机票,他认认真真地把飞机订单短信抄在了笔记本上,以免丢失和遗忘。而且到80岁,他还自己手写备课,给本科生们上课,这份坚持与认真又有几人能做到。
和老师的“上进”和“自律”相比,我还差得远着呢,但是“上进”和“自律”的意识已然成形。因此我认为,首先,我并不过分强调每个人都要“上进”、要“自律”,每个人的生活哲学由自我掌控,每个人都是活一份心安;其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上进”和“自律”的人,只是你想不想而已,而并不是你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