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061】
你曾经遇到过“无人可聊”的时候吗?
我遇到过。还不止一次。
那怎么办?活活被话给憋“死”?
把它们写下来。
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个特别的日子,某个特定的时刻,受到某种情绪的感召,你忽然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或分享的欲望,于是你赶快掏出手机,翻遍了通讯录和各种社交媒体,但是,找了一圈下来,你却不知道该联系谁。
说给父母?怕他们担心,而且一唠叨起来就没完;说给最好的朋友,人家现在有没有在忙啊?而且此刻也不是休闲时间;说给一般的朋友?不太好吧,关系又没那么熟,交浅言深;说给同事、同学?开玩笑,人家不拿我当神经病才怪……
几分钟之后,你稍微冷静了一点,意识到这些在肚子里喷薄欲出的话语大部分都属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非关系十分亲近的人不能倾吐,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给你最大的信任感,可惜的是此刻身边正好没有这样一个人。你上蹿下跳,抓耳挠腮,不吐不快,又找不到听众,这时,你眼光向四周一扫,看到了桌上横着的一支笔,或者,终于意识到手里还拿着的手机,于是……
当把心里的想法全部变成文字以后,时间已经过去好一阵子了,手里的句子或许有错别字,或许词句不顺,或者表达有误,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你终于获得了平静,就像刚刚跟人进行了一场虽不算酣畅淋漓但也还言谈投机的对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实中越来越难找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网络,期望扩大搜寻范围,但结果呢?各类社交软件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反而把人衬托得更加孤独。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有个私塾先生教学生读《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答,朋友远道而来,圣人很高兴;先生却说,不对,恰恰是圣人伤了心了,身边如果有“说得着”的人,朋友就算远道而来,又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呢?圣人正是因为身边的人都说不上话,所以看到远方的朋友才喜笑颜开啊。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像是先生口中的“圣人”?
谈兴正浓的时候,先不说你身边未必有那个“无话不聊”的人,即使有,人家也不是随时有空或随时有心情,身处如此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谁也没有义务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射在你身上,所以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该贸贸然打扰。成年人之间的交往总是小心翼翼的,时刻都应该注意基本的礼貌,而“不要随便打扰别人”就是最基础的社交礼仪。
或许你总算找到了那么一个人,又终于编辑好了一条内容,随手发了过去,可是对方却迟迟不见回应,于是你又只能猜测,是没有看到?还是根本不想回?等到对方终于回复,时间早就过去了很久,你也早已没有了表达的欲望,于是,你只好礼貌地回复一句“没什么”,当作掩饰。许多话,其实也是要分时候说的。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才可能有一场高质量的对谈。
据说以前有个古老的风俗,叫“树洞”,凡是不能向人吐露的秘密都可以说给它听。其实纸笔就是最好的“树洞”,当你没有听众的时候,文字就是最好的载体。只要你写下来,文字就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承载着你的所思所感,作为你曾经思考的凭据,并且最让人感到安心的是,它们永远都不会背叛你。
所以,当你下次再遇到“无人可聊”的时候,就写下来吧,多年以后,这些活生生的文字将会是你在日子如水过无痕之后活过、想过的最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