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部由孔笙、孙墨龙导演执导的脱贫攻坚剧震撼全国,豆瓣评分高达9.4分。该剧全程用宁夏方言,准确点说是宁南话上演了一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为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尽早摆脱贫困的生活窘境,搬迁去玉泉营、闽宁一带地区;在福建的对口帮扶和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地区的移民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剧全程围绕一条主线展开,那就是“如何脱贫”。剧中的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和惊艳的妆容,环境也不是大都市的高楼,而是茅草屋、土炕、水窖、土路、木板车。剧中,老汉为了一口水窖、一头驴就让女儿辍学嫁人;一家三兄弟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事出门谁就穿。
为了帮助脱贫,政府也发过扶贫用的动物,但农民没技术也不会养,导致扶贫给涌泉村的81只珍珠鸡,被偷着吃得就剩下一只。可见要靠自身发展脱贫,并不容易。
而这个时期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在政策的号召下, 1996年,福建和宁夏结成了对口帮扶,共同攻克脱贫难关。县长、教授、支教老师给涌泉村的村民带来了希望,对口扶贫产业给涌泉村的村民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还有一拨又一拨送往福建打工的涌泉村的人,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去改变现状,让自家的生活好起来,让这个落后的移民村好起来。
我想,这部剧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可能因为它的题材。发达地区的人看到这部剧的时候,可能在感叹会有如此贫困的地方,竟然真的有地区会因为温饱问题而陷入窘境;西北地区的人看到这部剧,可能会回忆过去,感慨他们曾经走过的类似的道路,感慨在奔向小康的路上的种种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