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两个孩子,他们各有优缺点,哥哥思维缜密严谨,妹妹活泼冲动;哥哥精力分散,经常神游,妹妹专注力极强,学习能力很强。
最近笔者在读黄静波女士的《学习的格局》,读到“专注力养成法:如何克服孩子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我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专注力”,排名第一的“有关专注力的名人名言”。好奇中外古今先贤们对专注力的看法。
列举一些名人名言,宋朝苏轼“读书要在存心久。”读书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梁启超《读书分月课程》中说“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读书不专心精读一门就不能成就,不博览群书就不能旁通;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认为,“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爱默生认为“专注、热爱、 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
笔者儿子的专注力特别不好;回想一下我俩个孩子的教养方式,其实孩子专注力缺失,不排除多巴胺等生理因素的差异,最主要还是家庭教养给孩子造成的无形、巨大的影响。
在妹妹还没有出生,儿子是两个家族长辈们最喜爱的小辈。爷爷奶奶更是把儿子宠到“手捧怕摔,嘴里怕化。”我给儿子说他都不信,他小时候0-3岁期间,我想把他抱在怀里,都需要排队。以下的场景在我儿子小时候常常出现。
我儿子正在游戏垫上自顾自玩耍,奶奶开始“宝宝,喝个水吧!”一会爷爷过来“宝贝,让爷爷看看,你在做什么?”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又是抱抱又是亲亲的。现在想起来,宠爱过了就是一种“伤害”。孩子在专注“他的工作”,我们不断地打断他的专注力;然后长大上学后,他坐不住、经常神游。小学一年级时,我们还专门带孩子去咨询医生,孩子是否存在“专注力障碍”。
学教育这么久,我意识到我们的失误,以及家庭里“养育方式、婆媳矛盾、时不时的鸡飞狗跳”都是造成孩子不安全感,专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意识到了这些,我在女儿的养育上,极力避免家庭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好在目前为止,女儿表现出来的,专注力极强,课堂上总是老师口中的“聪明”孩子。何为聪明,无非就是专注力极强,老师说地话记到心里了。
我是做家庭教育的,我经常会反思自己家庭地教养方式,思考我还可以给孩子什么帮助?儿子专注力不好,我就研究他的学习方式。
最后我发现儿子属于偏听觉型孩子,适合儿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面对面的讨论和复述;所以我和儿子每天晚餐后有聊天时间,谈新闻、谈经历以及我会让他复述课堂内容和他的思考。正面管教里有启发式提问,我们的聊天,通常是我不断提问他,他来说;当他询问我的意见时,我再明确给他1、2、3几条建议和想法。
随着儿子自我意识地提升,以及我对他“刻意为之地陪伴”。慢慢地,我发现儿子持续做事的时长越来越久。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需要持续改变的勇气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