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这样感慨过:读过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为何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呢?而答案,也是很多初级读书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书读过就忘,阅读时仿佛学会了许多令自己醍醐灌顶的知识,合上书就想不起来……
这些问题,只要你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两本书,学会他提倡的笔记读书法,善用、活用读书笔记,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能力又有实力的读书人,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更进一步。
其实,作者提倡的笔记读书法在摘抄内容上与传统的读书笔记并无二致,都是摘抄让你动心的语句、段落;不同之处、也是笔记读书法的两大亮点,一是摘抄内容一元化:不止记录书中让你动心的语句,还可以记录任何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二是摘抄+感悟的记录方式,摘抄的同时记下自己那时那刻的想法和思考,哪怕只有简短的几个字,都能起到加深记忆和理解的作用。
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记录这么多内容,倘若不能活用,书不就又白读了么?我要说的是:掌握了作者提出的活用知识的方法,制作索引帮助快速找出信息,这些担心就完全成了多余。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活用读书笔记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1、重组法——使用卡片重组信息。
具体做法是:重读笔记时,将信息要点简短记录在名片大小的卡片上,一边寻找联系一边排列组合,将卡片整合起来促进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一张卡片对应一条信息,背面留空白,一条信息80个字左右。
与书页无法移动的笔记本不同,它的优点是可以自由排列组合——既可以重新给某张卡片阐述的话题归类,还可以根据逻辑顺序调整卡片的摆放。
这种重组法适合构思无法仅在脑中思考的长篇文章,比如图书的构成。
方法2、移植法——使用大号纸张移植信息。
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较大纸张(A4以上)的最上方,简单明了地写下选出信息的主题,再画一条下划线表示这是标题;然后,一边回顾笔记,一边逐条抽选出与它们相关的信息。
这种移植法虽然虽然会花时间,但在誊写时也可能有新想法,同时,它也是发现各个素材意外的关联性以及获取新视角的重要环节。它只适用于可以很好地总结、有迹可循的事物,例如:10000字以内的文章创作、就某一主题进行的数月思考的整理。
方法3、拼贴法——复印件的拼贴法。
具体做法是:回顾笔记,从头至尾将能引发感想的页面复印下来;在回顾复印件、做好标记后,将剪贴下来的内容按照卡片的重组法组合,一边用胶水将其拼贴到底纸上,一边深入思考。
当然,这些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甚至你可以模仿作者的这些方法,自创出更适合自己的能够活用知识的方法,前提是要先学会并掌握作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创造。
读过那么多书,你真正吸收精华内容的有几本?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你真正应用到生活中的又有多少?真正的读书,不过是吸收与活用其中的精华,把这些都内化成自身的能力与实力,终有一天会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