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指引一个人行动的,不是资源金钱和关系,是认知。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知行不合一,恰恰是因为她的认知不到位。
之前听过一句很混蛋的话,叫,我知道很多道理,却无法过好这一生。
很多人信了。
但其实,过不好这一生,恰恰证明了你不知道真正的道理。或者说,你以为的道理,只是你的幻想、臆测、偏见、短视、负面情绪,以及对自己的幻想、臆测、偏见、短视、负面情绪的合理化。
你看不见广阔的现实,更看不见事情运行的规则,和所做的决定的后果。
01
当下频繁辞职的90后,他们的认知是:我的工作必须要让我感觉有趣、有钱、有时间、有意义、没压力。
凡事以「我」为中心,就会封闭在「我」中。
这种认知导致的情绪是:一遇压力与不顺心,就百般不爽,对公司充满怨恨,觉得都是公司的错,制度的错,而自己是一朵正在被压榨的盛世白莲花。
这种情绪导致的结果是:一次次冲动离职。
但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他的认知是:「没有一种工作能兼具有趣、有钱、有时间、有意义、没压力。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其他的,则是自己必须攻克的现实障碍,和心理障碍。」
也就是说,他会看见他人,看见合作,看见责任。
这种认知导致的情绪是:不论面临什么,都能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告诉自己,「这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不足与错误,我都该自己来调整,不能怨怼他人。」
稳定的情绪,导致执行的高效。高效的执行,导致漂亮的结果——
他在公司直线成长,迅速做出成绩,被提拔,被升职加薪,比同龄人远超一大步。
你看,想法不同,就这样指向了不同的人生。
傅盛曾经说: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02
再举个人人皆知的事情为例。
张雨绮是出了名的任性。一直自视甚高,觉得很多事情都明白。
但杨天真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就以非常犀利的语言,指出张雨绮的问题。
「不,她不明白。她以为她明白,其实她不明白。真正明白了,就会知行合一。」
知行不合一,恰恰是因为她的认知不到位。
她以为没违反道德,所以任由自己乱来。
她以为自己可以做到80岁,所以贪玩、关系混乱。
按张雨绮的逻辑,这都是行得通的。但真相是,她对道德、对人心、对传播,都了解不透。
她以为是A,其实世界的逻辑是B。
她看不见。仍按A行事,于是产生了C后果。
而这个C后果,就是杨天真说的,「创造一个机会,又迎来一个困境,一直在给她填坑」。
现如今,张雨绮的商务都停了,没有人来咨询,也没人有商务合作意向。这对于一个艺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商业价值下降太多。
但倘若张雨绮的认知到位了,真正明白了,许多错误都不会发生。至少,她的试错成本不至于那么大。代价更是不用沉重到覆水难收。
03
真正指引一个人行动的,不是资源,不是钱,不是关系,是认知。
再以当下最热门的大剧《都挺好》举例。
我们都觉得,明玉很成功,职场白骨精,出手阔绰。而她成功是因为遇上了一个好老板。
不是的。
离开了蒙总,明玉依然会成功。甚至她破了产,公司垮台,一无所有,团队散尽,她仍能重头再来。
为什么?
因为她对市场、对销售、对管理的认知远超于常人。就凭这点认知,明玉无论种植在哪片土壤,都能拥有金色的收获。她的别墅依然有,豪车照开,户头上照样数字惊人。
也就是说,你外部拥有的硬资源,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部拥有什么样的软资源。
这才是一个人的王炸。
就像史玉柱,从巅峰跌落,凭借超人的认知,又奇迹般重立山头。也像褚时健,不论如何被打入低谷,依然在70多岁时,再创一个商业神话。
04
之前听过一个故事。
讲两个少年做了件好事,精灵为了感谢他们,让他们各自许一个愿望。
第一个少年想要的是财富。
第二个少年希望拥有的是智识。
拥有财富的少年获得了巨额财富,可是,德不配位,智不配财,几年不到,破了产。
拥有智识的少年,却成了时代的巨富。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启示已在其中。
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正羡慕着朋友圈里的某个人,他比你更成功,更有魅力,人际关系更好。
而你也发现,他其实并不是富二代,没有牛逼的背景,和吓死人的学历。
但是他比你优越的地方是:认知更先进。
* 他结交到带路党,拓展视野,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 他会执行,「不做,永远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 他不恐惧错误。因为,恐惧才是失败之母。而试错,才有可能成长。
他知道你知道的,也知道你不知道的。
而你,还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当你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就会固执到底,油盐不进,不断在低配的选择中消耗时间,消耗意志力,最终平庸又忙碌,贫困又愚蠢。
而下一代,还在继续你的人生。
因为你低段位的认知,在「拼爹」的时代里,根本拿不到上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