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岩井俊二的《情书》选择520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内地重映,勾起了多少人对逝水年华的追忆。
十几岁的时候看《情书》,每每陷入昏昏欲睡;二十几岁再看,心境已然大有不同。这样巧思的电影,这样遗憾的故事,让人沉迷更为之心碎。
影片开场,一片苍茫的雪地里,博子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她的未婚夫藤井树三年前在一场登山意外中去世,怀着难以抑制的思念,她偷偷记下未婚夫中学毕业相册里那个曾经的住址,给已赴天国的他寄出了一封简短的情书。
—“你好吗?”
—“我很好。”
如果不是突然收到这样一封奇怪的来信,藤井树或许都快想不起中学时代那位和她重名的少年。同名同姓,同校同班,一切巧合就像是命运暗中的安排。尘封的记忆在她与博子的书信往来间被一点点打开,那封藏在图书借记卡背面的情书也终于在被时光掩埋多年后,辗转交到了她的手中。
单相思或许是唯一可以由一个人独自完成的爱情脚本,开始与结束全由自己。年少时的感情更是纯粹得不掺任何杂质。
在给博子的回信里,她慢慢打开关于那个少年藤井树的记忆:入学点名时一句异口同声的应答;图书馆里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记卡;互相拿错的考卷和天黑时摇着踏板照明;还有骑单车时突如其来的恶作剧。
她说,回想起来,关于藤井树的记忆似乎没有一件是令人愉快的。
人们在这样细腻的镜头里寻找自己,好像古往今来,所有人的青春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只是那些说不清来由的喜欢怎么也无法宣之于口、公之于众。
《洛丽塔》里曾写道,“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弥彰。”可是年轻的我们啊,有时候连自己也未必看清楚了自己的心。
然后有一天,终于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与过去挥别。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告白,凝成看似漫不经心的挥手再见,从此绝口不提。
就像一场沉默无声的道别,少年藤井树在借记卡的背面悄悄用铅笔勾勒出了女孩儿的模样,转学前又借口让她帮忙还书,把它夹在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对于自己多年来深埋心底的情愫,他未提只言片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普鲁斯特说,“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如果没有最后那封特别的情书,那些零星破碎的回忆对如今活着的藤井树而言还会有特殊的意义吗?这封时隔多年才被她看到的情书,是不是也让她的青春重新鲜活了一次呢?
人们总是哀叹,如果当时够勇敢,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然而青春最恼人也最迷人的,莫过于遗憾。开不了口的爱有时更深沉,没有结局的爱或许更刻骨。只是这段重见天日的感情对于博子而言,未免太过残忍——往后余生,我爱的人都像你。
时至今日,博子在飘雪中对着远山大喊的场景依然为人们所感动。她已经无法向他问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她只是一个替身吗?她所难以遗忘的这段感情究竟是真是假,这一切又孰是孰非?可是谁又能给她这个答案呢?面对逝去的生命,还有什么是不能释怀的呢?我相信博子是真的与这段感情达成了和解。
图书馆随风飘动的窗帘后,那个身穿校服、手捧书卷的青涩少年也入了无数人青春的梦境。《寻梦环游记》里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当记忆的匣子缓缓打开,少年藤井树的心事终于让她得以听见,或许他又重新回到了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