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禹袒裸国:入乡随俗,敢于突起破成见的勇敢行为,实现“惟和”目标,做到“和而不同”。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
舜预(豫)荐禹于天
五帝三代
禹“三代”第一王,禅让制结束,传子制开始。
2、鲧,禹的父亲: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予我三公。
3、五帝“敬天”,禹即位“修社祀”即“敬地”以敬地作为礼之本,敬祀土地神,意味着要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4、禹定九州和铸九鼎,“随山刊木”边界树上做记号,界碑。
何为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5、周王孙满-在德不在鼎:楚子问鼎:楚庄王问周国使者:不知禹制作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问题不在于鼎的大小,而在于执政者是否仁德,禹是有大德的君主,所以天下臣服,愿意岁贡,周王朝的仁德虽衰微,但天命还在,鼎的轻重也是你可以问的吗?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
禹: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的仍是人们熟悉的列祖列宗的血液,音容笑貌,酷似乃祖,精神气质,一如圣贤。
五岁一巡狩,禹遵之。这是黄帝时就定下的规矩,这次巡狩的重头戏是要进行一次封禅大典,封土为台,祭上苍,“禅”-辟土为场,祭地王。祭天的地方在泰山,这是约定俗成的,不可改变,而禅地可因情势而变。
(会稽山禅地大典,会稽山顶辟三丈见方的平坦祭地,香烛等一应具全,禹缓缓上得山来,神态自若而体态虚弱。禹在祭地东首坐北朝面南,让儿子启立在自己身侧,九牧和各路诸侯就站立在他们身后,司仪官宣布:禅地大典开始,天子讲述祭词。)
孟子得出结论:禅让就是天授之和民授之兼而有之的结论。(我理解为:天授之是德行品德,经得起上一届政权和天子的考察,天子乃天之子,故为天授之,实践能力强,办实事,擦民间疾苦,造福百姓,经受到百姓的爱戴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