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16-38 战可休矣
鲁迅篇目:《七论“文人相轻—二伤”》
精典语录:“凡有可怜的作品,正是代表了可怜的时代。”
(原刊1935年10月《文学》月刊第5卷第4号,后收人《且介亭杂文二集》)
晚成斋微评:“文人相轻”的结果,自然是 “两伤”,正如中国一句古话说得好: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当然,完胜的也有,但不会多。既然如此,那何苦又“轻”个没完呢?没办法,这是文人的本性使然。文人们又不能像无赖似的赤膊扭打在一起,或同泼妇骂街一样撒泼,只能运用手中的笔墨作武器来笔伐。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贼不空手,或叫狗改不了吃屎,都是本性惹的祸!
沈从文以“炯之”的笔名,写了《谈谈上海的刊物》一文,文云:“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种‘私骂’占篇幅少一些?”,表达了其对“文人相轻”的不屑和办好刊物的良好愿望。其还指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结起账来若只是这些精巧的对骂,这文坛未免太可怜了”。对此,先生则认为:“但这不只是文坛的可怜,也是时代的可怜。”,还说:“凡有可怜的作品,正是代表了可怜的时代。”。此话对极。想那“文革”岁月,全国只八个“样板戏”,还喋喋不休的为之叫好。这作品之少够可怜的吧,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可怜,可憎。然而,先生对炯之先生的相劝也不以为然。理由是,因为他是“居然来参加评论的人,就该放弃了‘看热闹的情趣……”’
“文人相轻”不已,是因“战”字当头。窃以为:“相轻”一下尚无大碍,但若老是火药味十足骂“战”不休,则大可不必。既使双方是“精巧的对骂”也无助于改变可怜的时代,更不能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所以,战可休矣!
2012年2月3日 2012年9月3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