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一出,就看到了很多写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各有各的见解,各写各的感悟:有追忆烈士们献身精神的历史,有剖析人性的善与不善,也有对于在那个时代里的爱情的感叹。看到他们长篇大论的分析的井井有条,内心深感佩服,读了以后也觉得好像就是那么回事,仿佛自己也看了一遍一样,可又觉得好复杂。
也是,世上最难猜不过人心,最难探寻莫不过人性。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又能把人性定义的准确无比,剖析到最深度。它不是固定的,总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变本质,在所谓正面与反面之间转换。
也或许,只是我自己词穷意浅,所以选了最简单的感悟来写。
冯小刚说过,当年他在文工团的时候,是在舞队做布景的,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些跳舞的女孩儿们,拍电影是为了找回当年的失落感。说实话,我更愿意去相信这是他的初衷,这更像一个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会有的正常情绪——怀旧,怀念人生最美好也遗憾的年纪。
《芳华》原著的作者严歌苓也说:“我只能写我自己的故事,写那些让我感动的、让我有兴趣研究和探索的人物。”她亦如此,初衷都是怀念曾经的年华,想用一种方式来纪念。
于是,一个用文字来记忆,一个用电影来留念。用着各自的方式让那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停留。
很多人也许感触着电影带给内心的抨击,可我却更希望能明白,我们很多人还活在他们当年的年纪里,在人生最美的阶段,是否你也在尽心演绎着,无论欢笑或泪水,还是在迷茫中蹉跎岁月?
如果说岁月如同一首歌,青春便是那最触动心弦的高潮段落,有些歌总会习惯回到起点句去结束,可人生的尽头却再也回不到青春。
《芳华》,我们正值芳华,愿你无论身处何处,流浪何方,请许自己一段别样年华,在未来的流年里:可以笑着回忆,也可以哭着想念,但别遗憾的说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