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在昏天黑地地忙一个考试,早上一睁眼就刷题,中午叫外卖,一直刷到晚上12点半。那个时候就想着考完试我要怎么犒劳自己啊,一定要过一份悠闲再悠闲,自己随心的生活。考完试的那天是周日,很轻松,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就接到了一个快递,还在纳闷我明明没有快递了,这到底是谁寄的,打开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我当时仅仅因介绍上的只言片语就喜欢上的那本书,而这次报名也早因我的考试被我忘掉,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巧的在我考完试的当天送到我的手上,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礼物一般,想要让我有一个新的、美好的开始,感谢简书,感谢小荐荐的读书社。
每次读完书或者看完电影,我总是不爱写那种很客观、很评论式的文章,当然也要根据书的种类来分。读《走出非洲》的时候,我经常会通过书中的一些片段,或者只言片语就不停地萌生很多画面和想法,所以我想记录一下一些文字给我带来的感受和美好。
早在想《走出非洲》是一本重在描述的书,田园诗般的语言,如诗如画,但是遇到跨语言这个难题,可就不一定了,有的时候翻译者并不能把原著的神韵和精髓很好地传承,所以人们经常看到译本觉得很难看,而错过了实际上很不错的原著,以前看到一句话说:“爱一本书,就把它翻译出来”,还真让我有点感同身受。
尤其是这本书,有很多描述风景的片段,对文字的要求很高,否则就失去了美感。因此在读的过程中就越发在意文字的描绘,但这本书的翻译的确让我感受到了原作者的风采。
读的时候真的觉得书的作者——卡伦.布里克森实在是一个太细腻的女人了,对风景、对人物的神情、以及对小动物等等的描述实在让我感觉直触心底,而她又是一个在非洲生活十余载的女性,这是怎样一个豪放勇敢又温柔细腻的人?
书中最让我喜欢的一个描述就是小羚羊鲁鲁那一节,没有想到作者可以将一只小羚羊从头到尾的神态描述地这般出神入化。“又大又文静的紫色眼睛”、“鼻子黑亮亮的,犹如长在地下的块菌”、“小巧的蹄子活脱带有旧私塾里中国小姐的风采”、“像一位姿容秀美的大家闺秀,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像一位流亡之中的年轻公主,而后再见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王后”、“像中国古代皇城之中的叶赫那拉氏皇后,生完皇子之后,从紫禁城出发,衣锦还乡”。一个高贵纯洁的小羚羊就这样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从遇到她还走不好路到孕育了两个孩子,偶尔回来探望,能把一个小动物描述的可爱或许很简单,但能描述出如此”高贵“的神情让我感到很惊喜,而且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也更加深了我对她的喜爱。
有没有想过书名为什么叫《Out of Africa》走出非洲?这是卡伦的走出,但她却带我们走进了非洲,让我们见识了那广袤的草原,莽莽的丛林,连绵的山川,奇珍异兽以及那里的人们。就像卡曼塔一样,他们或许只是对我们心有戒备也或许是不会表达,但他们的内心和所有的人类一样,拥有感情,拥有智慧。
卡伦喜欢在餐厅写作,我一直幻想未来一定要有一个自己设计的书房,样式、色调、布局全都最得我心意,可以让我安心写作、读书。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卡伦去了广袤的草原生活,在那里写作,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想起了这段时间我越来越多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你要读更多的书,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