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书桌上奇形怪状的便利贴、五颜六色的圆珠笔,翻着手机里五花八门的学习材料,盯着平板里密密麻麻的笔记,纳兰星一阵干呕,她不知道自己厌恶的是走上这条路的孤寂,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拥挤,甚至有可能,她厌恶的是那个破碎的自己。
纳兰星,26岁,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习中上但不拔尖,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她没有聪明到出类拔萃,也没有那份大智若愚的知足常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上这条路,也许只是因为这条路让她更加安心。像她这种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一)多学一点总是好的;(二)只要善良就有回报。
她像许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活在自己美好的想象之中。所以,当她走向并不完美的社会,她便会害怕,害怕努力却一无所获,害怕善良却没有回报,害怕这个世界与她美好的价值观相悖,破碎她的梦想。她像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草,却有着一颗想要摘星星的心,她卑微又坚毅,随风而走,却不知往哪走,她摘不到星星,但是她偏偏见到过星星。她觉得自己应当有“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也觉得自己有“蜉蝣撼大树”的浅薄。
也许,纳兰星是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只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太美好了,一旦这种美好被颠覆,他们便会无所适从。
也许,教育应该告诉年轻人的是,努力并不一定有收获,而是为了让浮躁的内心变得沉静,让庸碌的肉体与高尚的灵魂达到有机统一。也许,教育应该告诉年轻人的是,善良并不一定有回报,世界并非完美,当面对不美好的世界时,人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纯真和良善。也许,教育应该告诉年轻人的是,面对糟糕的生活,如何拥有强大的内心,如何拥有保持幽默的勇气,如何在失败中寻求进步,如何发现自己的梦想,如何在不同的赛道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也许,年轻人应该带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去成长,去接纳,去变得善良,去扎根土地,去面对风霜。
今天朝着目标努力了,所以今天值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