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米兰16.08.28.
这次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是为了参加一位高中同窗的婚礼,这个家伙早在几个月前就通知我了,我当时毫无犹豫非常肯定的答应了。生活就是这样,有的人有些事,无论多远多难多费时间,都会答应,而且答应得干脆利落。
一直想在今年的最后几个月练练笔写几篇文章,当然由于个人水平关系是没有发表的,只是完成字的心愿罢了。自己想静下来写点东西,记录一些生活的点滴琐事,而不只是仅仅活在“朋友圈”当中。本月14号的时候,曾想闭关3个月静下心来,在微信朋友圈的介绍那里还打出“朋友圈装修,歇业三个月”,还上网买了基本稿纸作为开始。开始的那几天还真的是煎熬,离开了手机就像离开了灵魂,就这样很努力的坚持了一个星期,啥都没有干成,然后就又重操旧业发朋友圈了。
今晚的班车回深,差不多要在动车上呆两个小时。这次出来带的书是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翻了翻,发现每一篇的文章的篇幅都有点长,并且还不像小说那样易看,随后就拿出包里的纸和笔。经过一番思考,觉得就从阿古这里说起,应该很不错,索性就写起来。
我能跟阿古认识,这要得益于我09年的高考失利(当然次年高考也一般,只是那年高考志愿填错没有一个院校录取我,要不然我也不会去复读),然后我回去学校复读了一年。说实话,这一年下来,作为一名复读生,就没有过多的花时间去交新同学,所以玩得比较好的就那么几位——阿古就包含在内。他的性格比较随和、热情、大方,行事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而且我们都是客家人,交流起来很方便。他对我很尊重,人前人后都“群哥群哥”的叫着,刚开始的时候被叫的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不但他这样称呼我,他还把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同学有带动了)。
高中一年,确切的说是10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家看着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上了不同的院校,联系也很少了,电话几乎没有打过,过年回家也没见过,有的只是偶尔在QQ上联系一下。谁也说不准大家的同学关系会怎样,也许像很多同学那样联系越来越淡,最后就不联系了,即使偶然碰面,也是礼节性的打声招呼形同陌路了。
13年毕业后,我们在广州的客村打了一次火锅,当时参加的还有晓峰。而后各自都忙,几乎没有联系。14年,我们一起在深圳上班,距离不远,见了几次面,一起吃饭、烧烤喝酒过。15年他辞职回家创业,我回广州。一次我从广州坐动车回普宁,他驱车将近40公里来到高铁站接我,然后清我去吃了一顿巴西烤肉,真的是超有诚意,令人相当感动。那时,他还单身在为没有女朋友的事而烦忧。今年过后就听他开心的说,他结交了一位姑娘,且相当不错,作为老同学当然是为之高兴。几个月前我们一起吃饭,就正式通知了我他的婚期。我们做事都偏向简单,他竟然在婚前的电话通知中没有打电话给我。有同学问我要怎么安排具体时间回家,问他有没有打电话给我,我都说早在几个月前告诉了。还好后来他建了一个微信群,说了一些具体的事。哈哈,真的给他省了一个电话费。
阿古,在客家话里是对小男孩的叫法,也许这个称呼要成为过去式了,毕竟人家成家了,儿子都可以马上用上这个称呼了。最近我叫他都用起了真名了,就是不知道他发现了这个细节没有。
这篇短文,是我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下写的,也是为我们的友情作一个回顾吧。希望阿古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最好是三年抱俩。哈哈哈!
D7�h�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