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夜深了,弟弟在客房睡了;温晓依没法入睡,披上一件外套又来到书房。
这间书房除了自己需要用电脑打印材料,她很少进来,读书、写东西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催眠剂。
整个书房看不到一本书:两面墙的书柜被酸枣梨色的木门全封闭着;房子中间是一只硕大的书案;对面窗下仿古的三人藤椅上放着一只雕花的茶几,小叶紫檀的手把葫芦还放在紫砂茶杯的旁边,这是阿城读书的必备。
刚开始看到他把玩葫芦,没什么感觉,直到弄明白‘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心中才有‘福禄在手,一生幸福’的念头。现在乌亮别致的葫芦静静地躺在这儿,幸福却不知去了哪儿?
她坐下来从抽屉里拿出一册黑色的笔记本。知道他经常写东西,但是从没有看过。这是阿城的日记本,扉页上面这样写着:
还没有觉得暖,
树梢上就看见绿芽了,
又见你----
春天!
二月十日 周五 晴
意外!小智春节后这么主动:明天全家都来。
给力!今天市场上鲈鱼和羊肉都特新鲜。
锦上添花,明天温晓依能在家。
下午,张玉龙来电:因事与曹振相聚,聊起我之处友,颇有感触。意择机一聚。
儿子陆小智是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技术总监、董事局董事,事业初成,潜质无限。
儿媳艾婧十分乖巧,不但身材高挑,气质也不错。顺应时代潮流,她与大学时期两个闺蜜合作,创立了一间教育培训公司。
夫妻两人秉性中庸却观念超前,为着两人都是独子的寂寞不再重复,就生了两个孩子。长子七岁,女儿四岁。虽然交通方便,可是距家千里,更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紧张,很少能全家一起回来团聚。
对待家人,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阿城毫无疑问就是一只蜡烛:不只是带来光明;更多的是给你温暖;只是他从不考虑自己燃烧到了哪儿、还剩多少?
儿子回家,他要亲自下厨做两道拿手菜:清蒸鲈鱼,红焖羊肉。说是:
“第一顿饭一定要吃纯正的家宴,品味家乡的味道。然后在外面随便吃吧,乱七八糟的满世界都一样。”
其实,自以为是的坚持未必大家都能赞同。听说小智回来,亲友们都想在酒店大办一场。毕竟在家庭和朋友这个氛围里,小智离家最远。最近几年,工作和家庭都处在高峰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能因为回来的少,每次见到父亲不同的变化,内心深处都会默默的感叹:他不应该是这样子,岁月真的是无情!
刚开始入职的时候也很少回家,即使回来小智也从没有以家为中心。朋友聚了,同学约了,时常深夜才回家,倒头就睡。根本不知道那间屋子里父亲看了多少次时钟。
去年底,出差审核项目,工作结束后转道回家。在街道的巷口父亲也在往家走,看到他略微发福的背影,忽然感觉有些陌生,那曾经的精干和帅气恍然无存。在家里询问起工作、生活以及孩子的事,隐隐的竟流露出奢望的眼神。春节已经答应孩子并且计划好了去旅游,于是寒假后的第一个周末小智决定全家回来看父母。
温晓依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女人,家中多么重要的事都不一定能参加。可唯独不能错过宝贝孙女要来家,而且要带孩子们去吃海鲜大餐。如果不是小智悟透了父亲的心思,阿城又要同往常一样跟随大家‘一起兴奋而快乐着’。于是,妈妈依从了儿媳艾婧的“请求”:小智也想清净一天的说法---同意了‘阿城的拿手菜’!
阿城忙碌且兴奋着,内心的满足洋溢在脸庞:他何尝是看孩子们吃自己做的菜,其实是让大家感觉到他的存在和不露声色的爱。
日记里张玉龙、曹振都是阿城曾经的同事。自从自主创业之后,除了因为当时跟玉龙家在一幢楼上待过几年,延续的来往多一些;而与曹振,同事时相处就少,离开时间太久,漂到社会上又没有交集,二十多年前的事几乎记不得了。
不过,这么多年前的一个普通同事,对阿城的‘处友之道,颇有感触’,晓依不感到奇怪: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多么的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