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曾于2015年针对创客空间建设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两年过去了,创客教育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有哪些问题更值得关注?如何应对?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查以回答上述问题。
01
从“师资匮乏”到“区域协作式的创客教师团队”
各地在推进创客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创客师资。本次调查共有1537位教师填写问卷,参与调查的教师主要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经严格的一致性检验后,共有532位教师填写的问卷被判定为有效,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创客教育面临的诸多师资问题。
实施创客教育的学校中,62.22%的学校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简称“创客教师”)不超过2人。在创客教师中,89.10%的学校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表明信息技术教师仍然是当前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绝对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12.59%的学校有美术教师参与,表明这些学校可能意识到了艺术或设计在“造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4.70%的学校有热心家长的参与。整体而言,无论是参与创客教育的师资数量,还是师资来源的多样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与2015年创客空间的调查相比,被调查者的教龄分布及学校所在位置的分布基本相同,但教师的性别比例明显缩小(男性占比从85.5%下降到57.52%),信息技术教师的占比有明显上升(从50.8%上升到72.74%),小学阶段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占比也有明显增加(从34.8%上升到57.14%),表明创客教育从当初的少数精英派教师开始走向普通教师,迈入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常态化发展阶段,并在小学阶段有更大规模的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和乡村学校的教师投入到创客教育中,他们对创客教育的关注,将是未来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
创客教师的态度调查发现,大部分(87.97%)学校都有教师自愿参与学校的创客教育,仅有12.03%的学校是完全依赖领导指派教师开展创客教育。巧合的是,完全依赖领导指派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比例与对本校创客教育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相等。
但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发现,在选择了“都是领导指派的”64人中,仅有20.31%的教师对本校创客教育不满意或很不满意,34.38%的教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只要选人得当和管理措施到位,即便是由学校领导指派教师,也可以达成较为满意的创客教育效果。
当然,教师对学校创客教育整体满意度仅为51.88%,表明当前创客教育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2015年创客空间的调查结果中,“都是领导指派的”选项为0,而本次调查占比为12.03%,“都是自愿的”比例从71.01%下降到45.49%,表明创客教育在从精英取向走向普及推广的过程中有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在满意度方面,也略有提高(满意和很满意的人数从46.37%上升为51.88%),而不满意度则基本持平(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从13.04%下降为12.03%)。
创客教育的开展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多为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对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能够在软硬件技术、高级编程、电子器件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是一种集高度复杂性和极强综合性为一体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体力、智力、毅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在学生进行创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知识技术上予以指导,也要在心理方面提供帮助,比如灵感激发、关怀安慰等。
因此,除了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外,创客教育还要求教师具有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启发诱导能力。但是,创客教育的多课程融合给绝大多数传统学科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积极培养并打造一支“区域协作式的创客教师团队”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首先,促进互补型碰撞。创客教育既包含了信息技术的程序创编,又包含了科学的实验制作与语文的总结表述,还涉及设计与美学。因此,锡山区在推广创客教育过程中,鼓励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与科学、美术等学科交叉合作,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组建教师创客团队。
在锡山区核心创客团队成员中,除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外,还吸收了原美术教师转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物联网与动画方面特长的技术骨干以及信息技术、科学双向发展的青年教师。这样一支多元化的创客教师团队,对区内创客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次,加强引领型碰撞。创客教育对于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再加上自身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在探索与推广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锡山区信息技术教研员积极与无锡市电教馆联系,每年暑假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Scratch”“物联网”“NOC裁判员”“创客”等多种项目培训,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培训。为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所有教师的培训费用均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费用中支出,并将教师的培训学时纳入年度继续教育考核。
再次,夯实经验型碰撞。由于经费投入、教师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水平层次不一。为了让创客教育在区内均衡发展,提高教师创客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借助每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会议、信息技术学科会议,区教研室会组织区内信息技术学科组教师到创客教育工作突出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邀请创客教育骨干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受到区内信息技术教师的普遍欢迎。
02
从“经费资源不足”到“资源共享”
创客教育需要经费支持,创客空间需要的设备材料、图书教材以及其他软硬件都会产生相应费用。而且随着创客学习的不断进行,这些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耗材的持续供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因此,创客空间需要较为稳定的资金注入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
虽然现在开源硬件降低了设备和所需耗材的成本,但由于追求“高大上”的惯性思维,以及教育经费不足或拓展外部资源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学校仍然没有能力承担开展创客教育的费用,阻碍了创客教育的推广。
本次调查统计表明,有72.37%的学校在创客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在10万元以内(少于5万元的占比50.75%,5-10万元的占比21.62%),表明当前投入创客教育的经费处在一个相对适中的状态。鉴于创客教育主要涉及性价比高的开源硬件及其耗材,一所学校几万元的投入能够基本满足创客教育的开设需求。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8.46%)的经费投入超过30万元,此类学校理论上可以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创客空间或创客实验室。在经费投入方面,与2015年创客空间的调查结果相比,基本保持一致。
对创客教育而言,创客空间是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学习者在创客空间内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经过不断实验形成创造性的项目制品,最终收获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在内的全方位成长。
本次调查发现,仅有1所学校(占0.19%)尚没有建设创客空间,表明创客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标配。在建设创客空间过程中,46.33%的学校得到了教育局及电教馆、装备处等管理部门的支持,71.56%的学校自筹了建设经费,部分学校(4.33%)获得了企业赞助,通过教师个人筹措经费的学校也达到了9.98%,另有6.40%的学校缺乏明确的经费来源。
整体而言,目前建设创客空间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学校及教师个人的自筹经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有关创客空间的使用情况,有17.70%的学校只在有特殊需要时才开放,甚至有13.37%的学校没有自由开放时段。然而,创客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余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客空间的自由开放是保证其教育价值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一些学校无法做到创客空间的自由开放,往往与创客师资不足有关。
在创客空间的运营过程中,调查显示有四个主要障碍,由高到低依次为:师资缺乏(占68.92%),资金不足(占65.72%),硬件与场地不足(占56.69%),工作量得不到认可(占47.27%)。在2015年创客空间的调查结果中,创客空间运营的四大障碍分别是:资金不足(占73.91%),师资缺乏(占69.57%),硬件与场地不足(占52.17%),管理不足(37.68%)。相较而言,师资问题日益凸显,而资金缺乏问题有一定缓解;但总体而言,经费资源不足仍是创客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经费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呢?湖北省仙桃市通过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区域推进、共同提升的路径,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仙桃市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工作室”的基础上,召集8位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了“学科核心团队”并创建了“小不点创客空间”。“核心团队”负责对全市“创客课程”进行课程研究、下校授课、课程检验,还肩负着创造本地区特色课程的任务。
全市学校被划分为:实验学校、基地学校与合作学校三类,实验学校负责设计、检验课程,并由工作室的“小不点创客”向学校输出师资;基地学校则是共享课程、课程检验与反馈,由工作室为学校培训师资,从而使学校实现“自我授课”;合作学校需要向“小不点创客空间”众筹课程,由工作室教师向合作学校输送授课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培养能够担任创客教学的师资队伍。
除了师资,仙桃市创客教育的设备与课程也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共享,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财力与物力。在课程研制上,Scratch趣味编程、3D设计与打印、Arduino与传感器设计、VR/AR等创客课程分别由8所学校的9位优秀教师进行专项研究,形成较为立体的“小不点创客”课程体系,并让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循环授课,实现师资共享。同时,他们还利用全市仅有的一台3D打印机,让区域内的孩子都能体验3D设计与打印的全过程。
03
从“创客教育风”到“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创客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们虽然清楚创客教育对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更加关注其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
此外,创客教育还面临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以及与传统教育体系相冲突的问题,这些都是实现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难题。创客教育虽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产物,但它并不是教育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如今,在教育技术产品生产者的渲染、媒体的炒作、教育者面对教育变革的焦虑和热切心理等多重作用下,创客教育似乎成为了“万能处方”。因此,实践者、研究者更应从多方面考虑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冷静思考,不可贸然跟随“创客教育风”。
创客教育的常态化开展离不开具体的教育形式。首要问题是,创客教育是否需要以课程形式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创客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多样(参见下表),有必修课、选修课、竞赛辅导、社团活动等,其中社团活动依然是创客教育中最常见的开展形式。
对于创客教育而言,其本质是一种经验课程,应当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而相关学科课程主要为创客教育做基础服务,其中技术课程尤其是机器人相关课程是开展创客教育的先修课程。广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包括兴趣小组活动和科技社团活动等形式。在这些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中,参加的学生群体有差异,可以优势互补,点面结合,协同开展创客教育。因此,常态化开展的创客教育,其教育形式必定是多样化的。要跳出传统科技社团活动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创客教育空间。
要实现各种教育形式的常态化开展,还有诸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在周课时量方面,大部分学校每周安排固定的1-2课时用于创客教育,而就创客教育的性质而言,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余时间在创客空间自由地开展造物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更接近创客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样态。
又如,在器材配置方面,人手一套器材并非理想状态,国外学者强调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创客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有研究表明,从合作解决问题的角度看,4人一个小组是推荐的小组规模,但是学生的参与性要低于2人一组或3人一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客学习的小组成员控制在2-3人最为适宜。而本次调查发现,选择2-3人组成小组共用一套器材的比例不及一半。
另外,调查发现,在实施创客教育的学校中,学生参与人数为20人及以下的学校占36.09%,系占比最多的一类;参与人数为21-40人的学校占比也多达32.33%,列居第二。
两大数据表明,当前创客教育的精英取向依然明显,与创客教育的初衷相悖。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之上,其立足点在于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本次调查中,有19.55%的学校具有超过80人的创客教育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