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晴
昨天用了上午带娃的两个小时和傍晚带娃的一个小时完成了一本小书的阅读,同步做了读书笔记。
平日里也是带娃的,没有能够分心出来的机会。一方面是娃的娱乐场地区别很大。
婆家周围并没有适合孩子玩耍的场地,而且临近大路有很多大车,说是出门玩也是要时刻相陪,不仅不能够解放大人,反而比在家还要分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各种不安全因素。
而我爸妈住的小区内就有一个很大的无动力游乐场,秋千、滑梯、攀爬、沙坑、球场等等,虽然有些项目也是要看着的,但玩起安全项目来,就可以只在旁边静候。因为有个巨大的游乐场,各年龄层的小朋友也很多,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玩伴,大人就可以及时退场了。
另一方面原因比较重要,取决于两个家庭关于家务的认知。
在我婆婆家,所有的家务都归我婆婆,公公看到了,也会喊我婆婆仅做告知。每天临近中午我婆婆是必须去做午饭给干活回来的公公的。而我公公如果不回来吃饭,则是不一定会告知的,更不要说提前告知了。如果回来没做饭,或者没做好饭,碎碎念,或者抱怨两句,我婆婆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在我家,我爸妈关于家务没有明确的分工,谁有时间谁就去做。谁看到了家务活就谁去做。
很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活没人去做,也不会惹来抱怨。比如我爸十二点下班回来了,看到饭没做,他这边去把饭做上,那边就会关心一下我妈,是不是不舒服,或者是不是工作忙中午是否回来吃饭等等。
我妈回家来,看到衣服没洗,被子没叠,就随手收拾了,也不会去念叨什么。
我妈说,他们两个之间没有哪个家务是应该谁做的,家是共同的,家务也是共同的。不想做家务就不做家务,不应该被指责。
但这一点是建立在我爸妈两个人都会去做家务的基础上的。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处于不想做家务的状态,那另一个人被迫做了家务是不是就会累积怨言呢?怨气多了,矛盾就出来了。
基于我爸妈对于家务的认知,结果就是在我家所有的事都有人做。所有的人都会做。
这边说吃饺子,那边就有人去和面,有人去择菜,馅调好了了,喊一声包饺子咯,立刻有几个人在家就有几个人出来,擀皮的,包饺的,烧水的,调汁的…人多了干一样活,人少了多干点,连小宝宝都发个面团煞有其事的分面剂。
也是因此在这边带娃的时候,可以全身心在这一件事上,不用想着十点了要不要买菜,十一点了该不该做饭。
即便做家务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不会有人指责说让孩子打鸡蛋择菜是浪费粮食或时间,让孩子淘米洗菜玩水会感冒,让孩子用电饭锅煮饭不安全。
孩子一边玩一边就参与到家务事里来,对做家务也有积极的认识,不会排斥抵触。
小的时候以为家家都是这样,长大后自己生活也没觉得辛苦不便,反而是生了孩子和公婆共同生活,才看到不同人家对家务的不同看法,才察觉到父母在家务这件事上的具体理念,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领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