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宿管阿姨汤杏芳受学校邀请,成为写作公开课的老师。一名只有小学文凭的宿管阿姨,坚持写作,最终获得社会认可,成为写作教师。这种“身份反差”让人十分惊讶的同时,或许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文学创作原来也能出自普通的低学历劳动者。
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出自低学历劳动者之手并非个例。前段时间《我是范雨素》火爆网络,作者范雨素正是只有初中学历、在北京做育儿嫂的劳动者。
因此,关于文学创作这回事,除了所谓的“高学历、高文化者”创作的作品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并且从生活中得以升华。从她们的经历可以看出,生活是她们创作的第一来源。从生活经历出发的文学作品,反过来也会激发个人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力量。
《我是范雨素》讲述的就是作者范雨素个人真实的生活经历,“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猝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我相信,当生活的经历升华为文学作品,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升华,“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文学创作是个人意识的集中体现,反过来也会影响个人意识。这里举下我个人例子,我是一名理科生,大学时候因为加入了一个文科类社团,才逐渐养成了写作习惯。每当我完成一篇文章时,第一件事不是去校对修改,而是停下来仔细回味刚刚的写作感受,回味文章中所描写的意境。
久而久之,文章本身也在促进着我。如果写的是描写美好景物的散文,那么我心里就会多了一份美,这美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自己;如果写下的是抱怨,这抱怨也会一直缠绕着我。
喜欢就去创作吧,文学创作无门槛。文字可以表达我们的心声,有“经历”的文字才是有灵魂的。我想,不管是文学大师,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细心观察生活,都可以创作;只要喜爱创作,那么你的文字也将是有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