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归藏失传,现今流传的易学,更多是周易的代表。就暂以《周易》作为易学的代称吧。看看被“科学斗士”批判否定的《周易》对科学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周易》对计算机领域的影响——“二进制”的发明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以及高级语言,其中机器语言(即计算机自己使用的语言)便是以二进制的形式来编写的。因为,计算机无法直接识别并执行人类使用的语言输入的命令,于是人类便发明了利用各种门电路来控制电路中高低电位来记录“1”和“0”从而进行最基本的运算的“二进制”这种特殊的数字进制。追溯二进制的发展史,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G.W.莱布尼茨(1646~1716年)。据史料记载,早在1666~1667年,莱布尼茨在纽伦堡学习时已开始接触到中国古典哲学并开始研究《周易》。
于1679年莱布尼茨因参悟了中国《周易》中的“伏羲六十卦次序图”后,立刻从黑白相间6条直线上,领悟到二进制数字排列矩阵。从而改进和发明了能进行四则运算、自乘、开平方和立方演算器,被誉为“现代机器数学先驱者”。
接下来我们从二进制的角度来看“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用0代表“阴爻”--,用1代表“阳爻”—,那么坤卦为000000(0),剥卦为000001(1),
比卦为000010(2),艮卦为001001(9),
坎卦为010010(18)巽卦为011011(27),
震卦为100100(36),离卦为101101(45),
兑卦为110110(54),乾卦为111111(63)。
我们知道“先天八卦图”的走势和八卦所处的位置,现在我用实线把相同的走势标记出来,用圆圈把重卦标记出来,不难看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是按严格的二进制数的递增而排列的,各重卦所在的位置与“先天八卦图”一致并且所在对应的十进制序列均为9之倍数。不难发现《周易》中蕴藏的数字排列和“二进制”与《周易》的紧密联系。
《周易》对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的影响
1、天文
根据古代易学家的观点,先天八卦图应竖着看,而后天八卦图应横着看。我们如将它们合并就会发现:此图既有阴阳交汇,又有日月循环。两图的结合,极其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立体的宇宙空间模型,这就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提出的“浑天学说”和“盖天学说”最早的雏形。
2、历法
我国农历一年为360天,其中闫年为13个月。如果按农历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计算,13个月大约是384天。而《易经》64卦的爻数恰为384爻,可见农历的制定很有可能参照过《易经》中的数字原理。
《周易》对物理学的影响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根据《易经》理论创立了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原理”,他发现《易经》和现代物理学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他对《易经》发自内心的无限敬仰与崇拜,选择太极图作为他的爵士徽章并将它印在了自己的衣袖上。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通过《易经》得到启示创造了正反合辨证定律,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上感慨的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研究宇宙奥秘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重要理论根据,并得到了大量观测数据的证实。他认为宇宙确实是“无中生有”,150亿年前的宇宙是由一个无限小的点爆炸形成,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都从那一刻开始,他的观点与《易经》中关于宇宙形成的论点完全一致。宋朝的周敦颐在他所著的《太极图说》中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无极在这里讲的就是宇宙诞生之前的浑沌状态,也就是说宇宙是由“无中生有”而诞生。
《周易》原理解释量子力学中的问题
1、解释“量子纠缠”理论
“量子纠缠”理论起初的试验是这样的:在试验室用一对电子发生碰撞,化作一对运动方向相反的光子。这对光子在测量以前,是不具备确定的旋向的,但在对其中一个光子测量确定出旋向后,另一个光子会同时“采取”相反的旋向,无论距离有多远。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这对光子之间存在超光速的信息“联系”。越来越多的类似科学试验,似乎证明信息传递可以远远超过光速,可是还没有最后定论。但真相是,根本不存在信息传递,因为《周易》中早就有信息同步原理!既然是信息同步,那么信息传递的时间为零!爱因斯坦的信息传递速度不可以超过光速,这个理论是不可推翻的。
《周易》中太极的原理告诉我们大太极包括小太极,小太极是大太极的一部分,每个小太极的变化即反映整个大太极的变化。由此总结出,全信息理论与信息同步理论,二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子系统(小太极)都包含整个母系统(大太极)的全部信息,母系统(大太极)也包含了所有子系统(小太极)的全部信息。整个系统作用相互关联又相互对应,根据子系统的变化,我们立即知道母系统的变化,也可以知道另一子系统的变化。但有关联关系不一定有联动关系与因果关系,因为它们本属同一原始基因,便会同时发生对应的变化。同一点碰撞形成的一对光子,互相包含对方的信息,存在共同的基因。在一方变化的同时,另一方也会发生变化,但不存在信息交流,而是存在信息同步。信息的速度是不可能比光快的,他们也根本不需用进行信息交流,很好地解释了“量子纠缠”理论。
2、解释“波粒二象性”
对应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已经得到科学家的公认,而且早已经得到很好的运用。但至今没有人能解释清楚物质为什么具有波粒二象性,一个既是粒子又是波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用《易经》原理解释。一物一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而有阴阳。另外世界是统一的整体,任何物质与整个世界是无法分割的。以电子为例,作为粒子是阳,但其周围自身有自己的引力场与电磁场,延伸到世界的无穷远处,这个也是物质,是阴。物质的作用是场的作用,电子在运动时,粒子与自己的场存在能量交换,就好比电子在自己的场中游泳,根据阴阳相吸的原理,电子在运动过程中总是有向自身场能量大的地方靠拢。当电子穿过双缝时,它只能穿过一缝,不可能同时穿过两个缝,但它的电磁场,引力场会分别穿过两个缝,场与场会发生叠加,那么电子会向叠加能量最大的地方靠拢,在能量场最大的地方出现的机会最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电子,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并符合波的概率事件。当我们用一个仪器在一个狭缝对电子进行检测时,注入了能量,对电子产生了干扰,扰乱了双缝波的叠加,所以我们就看不到电子的波动性,而表现粒子性。干扰越强烈,波动性越差,干扰越小,波动性越强。
这里正是运用了《易经》的整体思维,天人合一思维,将粒子与周围的场联系起来整体分析。现代西方的思维是物我分裂的,也是思维割裂的。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天地宇宙的配合作用。因此,如果我们能应用《周易》的哲学,那么很多科学上难以解释的原理都能得到清晰地解释。
模糊数学与《周易》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一种数学理论方法。模糊数学是人类文明进入高级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系统工程,应运而生的一种高级数学分支。运用模糊数学处理复杂系统工程而得出的结论具有模糊性,但却是唯一的最佳参照答案。根据模糊数学的理论,我们完全可以把《周易》纳入到模糊数学的框架内加以研究,作为一部“模糊预测学”重新加以评判。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卦辞,特定的卦辞显示一个特定的意义,而爻辞则分别阐述了每个卦的六种属性,每一爻代表了时空的一个位置。孔子认为周公设立六爻是为了仿效天下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处在一个这样运动着的世界中的人,每时每刻都处在时空的一个随机坐标点位。这也正表明了《周易》是一种随机的模糊预测学,它提供了一个通过人的“行动”找到自己所处时空位置的一个平台。无论古代的“卜筮”法,还是现代的“摇钱”法,都是对将要到来的“变动”举行的一种心诚的“仪式”,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凭借这种随机性,寻求一个随机性的未知答案,这符合模糊预测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符合人与时空的变动规律。以占卜出现的某种可能性来模拟世界的变化正是周公的高明之处所在。然而,《周易》的卦辞与爻辞是有限的,对变化进行预测还需要所求者善于结合自身的情况潜会进行合理的推理与联想,方能得到变占的真谛,从而及时趋吉避凶。
模糊数学是研究自然界复杂系统工程的一种数理方法,而《周易》是研究“人身复杂系统”的一种数理方法,二者本质是相通的。当人们能够充分揭示《周易》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本质,从而真正理解孔子在《周易.系辞》中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并以此为依据把《周易》纳入“模糊预测学”这个范畴加以研究,《周易》一书的价值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周易》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周易》是最早论及建筑起源及其基本功能的—部经典,由周易衍生出的“看风水”深入人心。首先,古人建筑取法于大壮卦。大壮挂的卦象为乾下,震上,其下方的四个阳爻(—)象征着栋粱,上面的两个阴爻(--)象征着铺在椽檐上方的茅草。若用古老的阴爻符号来表示的话,大壮卦的卦象,恰似一座从侧面看去的房屋。其次,《周易》中也谈及了房屋的栋梁结构、门窗结构、庭院结构的问题以及防御来自社会方面侵害的建筑功能等。
由《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引申出的“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对于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建筑师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营造,要周密地考虑到天文、地理、气象等各种自然因素,从而创造出融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良好居住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由这种建筑哲学引出的“相形取胜”、“辨方正位”、“相土尝水”、“藏风聚气”的基本建筑原则更是运用《周易》理论的体现。
所谓哲学,是一切思想意识产生的逻辑基础。
所谓科学,是思想意识落地所产生的应用。
中鉦堂商业咨询
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gzNDMyNg==&mid=2651077989&idx=1&sn=a959f8302fa5a09afae1bc9932ba98e8&scene=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