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个宽泛的术语,他不仅仅是用来指称一个特定的行为,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和非集中性思维两类。集中性思维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一个特定的目标;非集中性思维,有白日梦的特点,即无目的的想起许多的、没关联性的念头。
问题与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生成-检验法,顾名思义,生成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对它进行检验。例如,你在上班的路上丢了雨伞,途中你去了快餐店、书店、咖啡厅。这时候你会到你停留过的地方去找你的雨伞。生成-检验法在头绪不太多的情况下有用,而如果中间的变量特别多,你可能毫无头绪,该方法将不可用。比如,你忘了密码。
2、手段-目的分析,它将目标与起点比较,考虑可克服差距的方法,然后选出最佳方案。例如,用最省钱的方式从你家到北京。手段-目标分析同时也迫使问题解决者在开始着手之前就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并生成一个解决的计划方案。为了达成最终目的,还需要建立子目标,完成子目标最终解决总目标。
3、逆向作业,运用此方法解决问题的人需要首先分析目标,以确定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什么,然后再分析紧挨着的前一个步骤,以此类推。逆向作业需要建立子目标,所以它的操作与手段-目标分析法相似,是一种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的重要方法。
4、回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经常需要进行假设,一些错误的假设需要不断剔除,让自己保持清醒,这样一来你才能返回可以进行选择的特定点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叫回溯。
5、类比推理,一个问题的基本要素至少与另一个问题的基本要素大致相应,使用类比,需要先寻找原则进行分析,超越细节,并且聚焦于问题相互关联的结构,并得出一个抽象的图式,在以后遇到同样问题时候,使用类似的图式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障碍
所谓问题,从定义上说是不能通过简单明显的一个步骤就加以解决的,它包含了一种意味,即问题解决的目标实现是有障碍和限制的,有时这些障碍限制会非常强烈,以至于阻止或妨碍了问题的成功解决。
1、出现心里定式
心理定式:才用某种特定框架、策略、过程,或者是以某种特定方式而不是其它同样合理的方式看待事物的倾向。
我们解决同一主题的一组问题,会发现一个现象:解决第一题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但随着你完成题量的增加,解决随后问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但是其实在后面解决问题中可能会出现其它解决方案,而心理定式会让人无法发现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甚至阻止问题的解决。
2、采用不完整或不正确的表征
问题解决中一个相关的困难与最初对问题的解释有关,如果问题被误解了,或者关注了错误信息,问题解决者将处于不利境地。
3、缺乏关于问题特定知识和专长
专家和新手在认知能力方面是不同的,在同样的信息下,专家能够比新手摄取更多的知觉信息。在问题解决中,专家往往能从更深入、更原则性的水平来看待、表征领域内的问题,而新手倾向于表面化的表征信息,相对于新手,专家会花更多时间定性地分析问题,试图掌握或者理解问题的本质;后者更可能一头扎进去开始寻找解答,最后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更可能检验思考中的纰漏。
问题空间假说的主要观点是,问题中事态进行的每一种可能状态对应于心理曲线图上的每一个节点,所有节点分布占据一些心理区域,这个区域连同曲线就是问题空间。每一个圆圈或者节点对应问题解决过程中某一时刻事态进行的某一状态。
好的问题解决就是有效路径的建立,尽可能简短,在初始状态和目标直接尽可能少绕道,一般来说,最佳路径是通过搜索获得的,彻底的搜索往往可能产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