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张爱玲很有才气,她也因着才气赚足了绯闻与名气。
很多人开始读她,看她的书,无非也就是因为她的才气、名气,又或者是绯闻。
我不是很喜欢她,大概是因为她太过坦率、犀利,太过直白且残酷,而故事又浓郁得沉闷,沉闷到压抑。
18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她的故事。那个时候,网上流传着一份书单《女生必看的60本书》,据说是杨澜推荐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怀疑过这个问题。
而杨澜那个时候在我心中不说是女神一样的人物,也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一样的存在。冲着杨澜两个字,我将书单收藏,并准备照着这个书单一本一本的读下去。
这个书单的第一本就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一读
18岁的时候,我刚上大学。无课的午后,跑到图书馆里看闲书,坐在图书馆里的落地玻璃旁,翻着纸张已经泛黄的《倾城之恋》,看着白流苏和范柳原谈情说爱,看男主怎样拯救女主于水深火热。
故事不长,看完之后,我反倒开始疑惑了,为什么这本书是女生必看的书目之一,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呀,就是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一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
那个时候,它在我的心中跟我日常看的偶像剧《情定爱琴海》《情深深雨蒙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它们也有些不一样,至于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也没有去深究,就把它放过去了。
二读
21岁的时候,我第二次翻开了《倾城之恋》。
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只是兴之所至,已经全然忘记了。
这次看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在杂志《知音》中看到的一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个知名女主播的一段经历。作为女主播,长相身材自然不差,再加上工作光鲜亮丽,在地方上也算颇有名气,很快就得到了某土豪的青睐。在土豪的强烈攻势下,她跟土豪开始同居,土豪在物质上对她很不错,可惜始终不承诺婚姻。几年过去,激情不再,土豪与前妻的儿子都开始作践起女主播来,可这个男人却从不维护她。最终,她和土豪分道扬镳。
知音的编辑在后面有很长一段评论,大意是说这个女人看轻了婚姻,而婚姻对于一段正常的男女关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段话真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再看白流苏和范柳原,白流苏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故事的最终,是香港的倾覆才换来了范柳原的婚姻承诺,所以才叫《倾城之恋》。那个时候,我开始隐隐约约地知道了婚姻承诺对于一段关系的重要性。
三读
第三次翻开这本书时,我已经快27岁了。
此时,我已经谈了男朋友,走入了婚姻,也看了两本从进化心理学、生物学等角度讲述两性关系的书(顺便说一句,市面上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还有的简直是把人往你想要的反方向引导)。
这次,我看到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看到的是人性阴暗面,我看到的是流苏的挣扎和自尊;我看到的是两性博弈。不得不说,白流苏和范柳原真是棋逢对手、旗鼓相当。
白流苏是高手,当得起范柳原的那句“顶无用的女人才是最厉害的”。面对范柳原的每一次调情示爱,白流苏要么把它当成玩笑,要么避重就轻,不从正面回答;只是因为她无比明白,那时的范柳原“只想要她,可是并不想娶她”;而当范柳原想要人懂的时候,白流苏就郑重其事“我懂的,我懂得”。
范柳原也不简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在花花世界里混惯了的老司机。他跟白流苏一样自私,却比白流苏更精明算计,跟白流苏同出同进,让人误会他们之间的关系,将白流苏逼得毫无退路;他跟白流苏第二次见面,就对着流苏的耳根说话;他跟流苏玩欲擒故纵,想让流苏投怀送抱;他抓住每一个机会跟流苏调情、示爱,却从不在具体行动上主动一步,不想担负一点责任……十足的花花公子做派,如果流苏是个跟宝络一样的纯情派姑娘,范柳原也一定会是个人见人骂的渣男,不管会不会有香港的那一场战火。
当明白了这些,就很为张爱玲可惜。她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就证明她应该相当谙熟两性相处,可是却在那一段如此不堪的关系中低到尘埃里,不能不让人叹气。
所以说,什么女生必看的书目之一,这书不看也罢。张爱玲那么熟悉,还不是囿于一段消耗自己的感情中。
更何况这世上除了必须好好爱自己,必须好好孝顺父母以外,哪儿有那么多必须做的事情,当然也没那么多必须要看的书,必须要去的地方。
如果喜欢,读几遍都好,甚至裱在墙上天天膜拜都行;如果不喜欢,有人递到手上,扔了撕了都无妨。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