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解:子禽问子贡说:“他老人家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打听这个国家的政治,是要有所求去做官呢,还是要给人家一些意见呢?子贡说:老师他老人家是以温和、善良、恭敬、简朴、谦让的态度去做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恐怕也和一般人的求官求功名的方法两样吧?”
子禽:叫陈亢字子禽。小孔子四十岁。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中国第一位巨商。很有内容的人物,这里反思论语只稍加带过,以后可以单开一篇去聊聊。
反思:论语的情节读进去是很活泼的,揣摩起来也很有意思,这里像似一个小师弟子把师兄拉过来悄悄的问了这么个问题,而子贡师兄并没有正面回答子禽夫子是“求之与?抑与之与”,而是把反面的道理告诉自己的师弟,在论语中有很多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让受教育的人自己去思考。我们为师为父母的可以借鉴一下。
这里描述了孔子的风度和修养!高山仰止。
温良恭谨让是源于《礼记》的精神。
“温”是温和,现在来讲是一种平和心。这种平和心我个人很是向往,是大智慧,大境界,于己的修行中,主要修的就是这个平和的心境!有时候自己本来没怎么呢,却会因为周围人的急躁而丢失平和的状态,别人着急,自己也跟着急躁起来。之前我总想说服别人,让别人回归平和,实际生活中很难操作啊,弄不好把自己搭了进去,辩论争吵起来,双双落败。我反思要先慢慢做到自己平和。别人急躁 起来,你却没有被这种急躁牵引过去,仿佛脱出身体一般,在观察体悟别人处于急躁和气氛时的痛苦,知道他是在痛苦之中,需要你去理解和帮助。然后等别人平静下来了再找机会讨论方才为什么处在急躁之中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做相当于是把想影响他人让他人改变转为改变自己,体悟他人的修行,自己做到了平和,再慢慢影响到身边的人。这里我推荐一行禅师的作品,绝对是得道的大师,值得我们学习。
平和心也许就像一汪湖水吧,凡事来了,就如一颗石子略过湖面,只荡起一圈圈涟漪,绝不见大惊大浪。但看那颗跃动的石子,缓缓融在心里。
平和心,我心往之!虽未通达,却在修行的路上。
我们接着说这个“良”是善良,有善心的,道德的。禁不住我还要提到“致良知”,因为我太赞同阳明先生的这个观点了,良知,每个人都有,然而怎么不让良知淹没在欲望里,却各有各的不同做法,我个人是在修习清心寡欲,这里也涉及夫子 的“俭”。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需要的并没有那么多,是被时代的教导牵着,大家都在追求物欲,从上学到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娃电视电影广告路牌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叫你去追求物质,耳濡目染很容易陷在时代的洪流里。有本书里写修身的僧人身边就那么几件必须的物品,但每一件都一直陪在身边,可以如数家珍的去感知它们的存在。这种生活的境界我很赞同,所以我会一直进行断舍离的修习,让身边围绕的都是自己愿意去时时感知的事物。而良知凸显,欲望减少,必然会增添善良,从而结善缘。就像排毒一样,毒素多去掉些,身体自然会硬朗起来。
“恭”是恭敬,必要的适度的恭敬是为人处事必备的。而把握这个度和保持自己的人格完整却是很有学问,因为涉及的是一个礼节,我想在后面《和为贵》时候再多谈一谈。
“俭”是简朴,不奢侈浪费。上面讲过这也是求善求良的好办法。我们都知道很多故事来说或富或贵的成功人士依然保持这个品德。因为他们明白,俭像是一个保险柜,把自己的过去未来都保留在这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侈的心念一旦发动,很可能覆水难收,把自己过去的财富和人格都葬送掉。所以这个俭是一生要修行的,在世几十年,留下最重要的人和感受在身边足矣,所谓“富有四海”,只诳人去争名逐利而已!
“让”是谦让,表现为友好的,理性的,利他的,凡事把自己往后面放一放,多换位思考一下,去掉一些野心和戾气。多体会下中庸之道。把争名逐利的节奏慢下来后,方可体会人生真实的存在。
以上是子贡描述他的老师修为之深,是集中化古代文化之大成的,所以夫子的境界是救世的,是普度众生的,我想也是寂寞的,难以被人理解的。而怀着这种境界的人去对政治有所求,也必然与一般众人的所求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