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当今世界充满变数,疾病和灾难随时可能从天而降,我们几乎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即便是经济学领域,我们也无法摆脱变化的事实,股价和房价随时在变。但不论是在经济学和还是社会学领域,人们总是热衷于从经验中寻找规律,让其变得有规律和可预测。17世纪微积分的发明,以及牛顿及其追随者们用微积分作为武器,创造了具有数学秩序的新物理学。他们用一些用数学运算的严密规则描述了整个宇宙,让我们能够对宇宙世界和天体运转做出异常精确的预测。牛顿将整个宇宙视为一台庞大的运转有序的机器。而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受此启发也对经济学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就是那支“看不见的手”,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重力”所扮演的角色。18世纪晚期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我们便开始不断寻找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各种经济现象提出系统性的解释。而且这一经济学理论在过去100多年里,被大量的经济学家追随,并将其视为经济体系赖以发展的核心原则。
科学的发展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消除变数和排除奇迹的希望,让世界变得可预测。但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与物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个无法弥补的差异,因为物理学描述的是客观规律,而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具有创新思维,这使得人类行为具有诸多变数。在物理学领域,我们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奇迹,而在经济学领域,奇迹不仅是常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事件,经济奇迹本质上就是创新,创新为固有的经济体系添加了丰富的信息,而牛顿的物理学则不考虑这些信息。而经济学只考虑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作用,不忽视了人的作用,那就存在根本性或者致命性的缺陷。随时时间的发展,经济学已经僵化成为了一个严重脱离现实的学术科目,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复杂公式的数学体系,经济学家们痴迷于机械的市场模型,却忽视了一类重要的市场主体,那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之后,经济学界逐步演变出诸多派系,比如芝加哥学派、剑桥学派、保守派和凯恩斯学派等,他们都过于相信市场的有效性,而忽视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创新思维的作用。
书中列举了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经济学家们运用“结构模型”,对成千上万笔可疑的抵押贷款进行分拆与打包,并且引入抵押贷款综合保险,以确保收回贷款。但这一如意算盘还是被打破了,大量的违约的借款人的出现,是置业者们的自由行为,他们在房价下跌超过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后,就会放弃房供,出现断供的现象,引发连带效应,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们考虑了严密的模型,但是没有考虑到人的自由意志因素。
那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让我们来看一个反面例子,北卡罗莱州的BB&T银行安然度过了2008年次贷危机,而且实现了赢利,他们的功劳要归功于分权,把决策权力分散到内部部门及分支机构,而不是集中到自己手中。精英们过分依赖所谓的数学模型和科学体系,而忽视了实际市场的信息,通过本地化的决策,我们能够更好地得到信息,了解市场,提高决策速度。该银行的CEO曾总结说:现代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繁荣与发展,一个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它能够实现知识与权力的统一,把投资权赋予掌握投资知识的人。在社会中,知识的分布具有离散型,大量的知识存在于不同的人的大脑中,每个人的经历、视角、基因都完全不一样,具有多样性。一个经济体越自由,人类知识的分布就越呈现多样性。但是相反,政治权利则起源于从上而下的架构,比如政府、垄断、监管和精英机构,它们的权力往往过于集中。知识的分散性和权力的集中性之间的冲突是各经济体中的首要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也就是在权力和知识之间协调,就构成了一门新型的经济学,这也是本书对传统经济学体系的提出的挑战。
新型经济学把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企业的创新精神放到核心的位置。认识到经济体内的知识和信息分散于不同的个体之间,因此主张决策权以及其他权力也具有相应的分散性。按照这套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主要是一个信息体系,是信息论在经济学中的延续,本书将信息定义为“惊异”,即意外事件,也是无法预测的事件。提出经济的增长关键不是为了追求货币激励而去获取新事物,而是通过学习和发现去扩展财富。
信息论把通讯视为特定的信息在噪音之间通过一个通道进行的传输,这个通道可以是一根铜线,也可以是整个世界,并据此引发的新闻或者意外来评估这些创造或者通讯的结果。信息中排除了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称之为“信息熵”,也就是知识。信息熵的概念是由1948年,数学家香农提出的。它是用来描述信源的不确定度。作者借用了信息论中的信息熵的概念,来表示在经济社会中,信息熵那些真正导致经济事件不确定性发生的源泉,而导致这些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多样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将权力下放,将真正具有或者说了解这些经济社会中的信息熵的人去做决策,才能更有效避免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