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岂能如此被“教育”
安徽日报评论部 2018-06-19 17:34:00
近日,四川资阳一中学班主任因在校期间管教了一名上课玩手机、在校谈恋爱的违纪学生,被学生家长带人暴打一顿。目前,打人者已被有关部门依法惩处。这件事引起人们反思。
世间三百六十行,教师可能是最为特殊的职业。人们对教师的期待总是特别高,为人师表者往往备受人们尊崇。不论是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员,还是功成名就的名流显达,说到自己的老师常常心怀感激。即便没有上过学的人,遇到孩子老师往往也格外尊敬。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文明社会应有之义,也是教师职业应有尊严,既不靠强制,也不夹杂功利。为什么教师管教学生挨打,这样一起看似普通的治安案件,却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或许有人说,这件事不过是个案,没必要大惊小怪。可是,据媒体报道,近一个月类似事件至少发生四五起。远的如西北某地学生打架,一名家长伙同他人痛殴另一方学生不说,闻讯赶来劝阻的老师也被拳头教训了。近的如中部某地小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询问老师未获回复,公然在群里辱骂尚不解气,还跑到学校扇耳光教育对方。当这种事情接二连三地上演,就不能再以个案视之,而要引起足够重视。
或者也有人会说,肇事者已经被惩处,没必要对其错误行为揪着不放,否则就有点上纲上线了。毕竟,有些打人者事后颇有悔意,还有的一个劲地埋怨“冲动是魔鬼”。然而,这些殴打教师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仅使相关教师受到伤害,而且给教育带来恶劣影响,因此,决不能等闲视之,而要深入解剖批判。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渠道,更是淬炼人性的熔炉;教师,不仅是播种知识的园丁,更是人生成长的导师。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但有些人看重的是孩子上学学知识、学技能,忽视孩子能不能成人、成为怎样的人。于是,常常娇生惯养“护犊子”,不愿孩子受半点“委屈”。面对教师履行职责对孩子言行进行矫正,往往不是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就是直接上门理论,甚至爆粗口动拳头。
管教学生却要承受误解、承担风险,一些教师就很可能对学生的不当言语不愿批评、错误行为不敢纠正,只求彼此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当传授知识成为教师的唯一追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热情日渐消磨,就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最宝贵的东西被丢弃了,而一些原本可以被及时拉回来的“熊孩子”,也可能越走越远,甚至走上歪路。
著名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所谓“降低到技术层面”,就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只剩下“技艺”的外壳,没有了“做人”的内核。防止这种现象出现,不仅需要广大教师鼓足勇气,还需要所有家长由衷支持,更需要法律撑腰保护,让教师敢于、乐于教育学生——这不仅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容漠视,不容侵犯。
(安徽日报评论部 张永生)
广告
都翻到这儿了,就下载个头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