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 Elio,Elio,Elio… Oliver,Oliver,Oliver
等了半年,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
半年前,因为热度因为预告因为颜值,想看。如今,寻找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故事。
半年后的今天,烙下一些经历后,再感受这部电影,在每一句呢喃每一个动作里都能闻到熟悉的气息。
在我人生中的某一天,我突然察觉,我身边有一半的女孩喜欢女孩,交的是女朋友;而男生,则90%找的是男朋友。
不少人讨论"这部电影是否有必要被贴上'同志电影'的标签?"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断涌现出朋友的模样,又时不时插入电影的画面。一会是朋友的表情、语气,一会是Elio的眼神,我顿时感觉到他们是如此的相像。同样怀揣着不安,同样敏感,同样热烈,也都那么可爱。
许多人说:"它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性别标签对于它没有意义"。但同性之于异性,里头夹杂的彷徨、不安、热烈、无奈…都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得以深化,更加开阔也更加迷人。所以需不需要被贴上标签,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核是什么。而它那独特的内核、基调,是异性之爱所不能呈现的。
而且,摇摇晃晃的镜头告诉你,那是1981年的夏天,是远去的80年代。
许多人用一句话总结观影感受——赏心悦目。这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美,十七岁的Elio颜值在线,二十四岁的Oliver很有魅力,俩个人的对视、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微妙又甜蜜的因子。
回过头捋一捋电影的情节:一辆军绿色的小车停在了Elio家门前,一个高大的背影出现了。17岁的男孩Elio,听到了楼下的动静,他探头看向窗外,他看到了24岁的Oliver.Oliver是一名美国学生,假期来到意大利帮助Elio的父亲做考古研究。
Elio身材瘦小,Oliver高大又一脸睿智,咋一看俩人毫无共同处,但故事从Elio望向窗外,吐出一句"he seems very confident,"那一刻就开始了。见面的第一个瞬间,Oliver对于Elio就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
Elio领着Oliver上楼,对他说:“ my room is now your room ."虽然语气中透漏出淡淡的情绪,但这样一句对白却像是给观众的暗示。
17岁的夏天,是恋爱的季节,Elio和同龄人一样,交着女朋友,开始了肉体的探索。Oliver也很受欢迎,得到了不少女孩的青睐。但,外人终究是外人啊,Elio和女孩子嬉戏玩闹,Oliver也有女友围绕身旁,却都漫不经心蜻蜓点水,而只有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明显感觉到空气里散发的暧昧、满屏的荷尔蒙和爱恋的小心思。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接一个的日常生活画面,快速闪过,呈现出人物的自然状态,又都像是铺垫,是个探索内心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取向。
Elio率先出击,他走到Oliver的跟前,告白,Oliver拒绝——源于身份,随后,再次撩动心弦,一吻辄止。那个夜里,Elio终于攻破了Oliver的防线。随之而来的是再也藏不住欢喜、倾心。
这里必须要提一提的是制作团队的用心,美术和音乐两个方面极其成功,在电影尚未播出之前,电影的OST就为它吸来了大批粉丝,恰好的插曲,演绎和剪接的成功,让我们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哪怕是在房间里的一个擦肩都会让你悸动于心。
然而,从一开始,Elio和Oliver就知道他们的相处是短暂的,六个星期是期限。六个星期之后Oliver就要离开了。这一别,可能是一年,十年,也可能是一辈子。
离别的车站,Elio紧抱Oliver,把自己的头深深地埋在Oliver的臂膀里,似乎想把自己揉进他的身体里。火车远去后,Elio恍恍惚惚地坐在长椅上,那一刻,他像丢失了珍宝般,无助失落惆怅不知所措.…他拨了妈妈的电话,被妈妈接回了家。
即使早已猜到分离,这个画面依然让你心痛。
欣慰的是,Elio的爸爸早已知晓儿子和Oliver的关系,他不但没有施予压力,而且安排了Elio和Oliver的旅行,他安慰Elio: "how you live your life is your business,and our heart and our bodies are given to us only once. " 总言之,他支持儿子跟随自己的心。
这一定是让很多观众很感动的一段,看到这里,瞬间想起了《喜宴》,父亲知道儿子和美国的男朋友在一起,为了维持家里表面的平静,他假装不懂英语、不知道儿子是同性恋者。最后,在儿子的美国男友生日时,他说起了英语,也表明了接受的态度。
看到如此情状,实在欣慰,毕竟仍然有许多人在为此而忍受非议,备受压力。
看了看进度条,我在等待,等待希望的到来,等待Elio和Oliver的重逢,等待Elio再次投向Oliver的怀抱。等待那辆军绿色的车再次出现、Elio再次探头…
冬日来临,光明节之际,电话铃声响起,Elio一跃而起,似乎有预感那会是Oliver的电话。他猜对了,电话那头正是他心心念念的Oliver,但是让他心碎也让观众心疼的是,他的一句"I miss you",换来的是Oliver要结婚的消息。
Elio坐在壁炉的火焰前哭泣,我在荧幕这头流着泪。
这部电影可能最终也不会在大陆上映,但是目前看来它显然和《断背山》比肩了,有人会为了观影飞去纽约,也就会有人找自己的方法看到它。
此后,同性之经典除了悲情的《断背山》、决绝的《春光乍泄》之外,会多一个唯美、『无限』的《Call me by your name》。
电影后语:
我一直深信"同性之爱,只是因为你爱的那个人刚好是同性而已。" 后来,真正了解了这个群体,我的认知得到了补充:同性恋者,其一,基因所致,别无选择。其二,我爱你,恰好你与我同性。
朋友N,自懂事以来就知道自己喜欢同性,但她女朋友却不然。十年前,一个回眸间,她女朋友对她一见钟情,转身和男友分了手来追这个同性朋友,从此,一路相随。这位朋友,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种——不是因为我喜欢同性,才跟你在一起;而是因为我爱你,我才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同性恋者。
朋友Y,和Elio一样,经历了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到了恋爱的季节就交了女朋友,几经周旋,才发现自己内心对女生根本爱不起来。
从一开始的听说,到后来的看见,再到现在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同事到朋友再到自己很喜欢的idol,虽然有过一些复杂的感受,但复杂多是忧心的成分,从不多言其他。
也希望,他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希望,他们都能有Elio爸爸那样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