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来自美国学校的温馨故事。
许多年前,汤普生老师说她会平等的爱每一个孩子,但这不可能。因为前排就坐着泰迪,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小男孩。汤普生老师很乐意用一支粗红笔,在泰迪的考卷上打个大叉,然后写上“不及格”。
一天,汤普生老师检阅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记录。她对泰迪以前的老师给他的评语感到惊讶。
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带着笑容,他的作业整洁,很有礼貌,他让周围的人很快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同学们都喜欢他。但是他的母亲患了绝症。他在家中的生活一定很挣扎难过。”
三年级的老师说:“他母亲的过世给他打击很大。他很努力表现,但是他的父亲不太关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他的家庭生活很快就会影响他。”
四年级老师:“泰迪开始退缩。对上学没有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上课睡觉。”
至此,汤普生老师才明白了问题所在。她深感羞愧……一天放学后,泰迪对汤普生老师说:“老师,您今天身上的味道就像我妈妈一样!”。等泰迪走后,汤普生老师哭了一个多小时。
从那天起,汤普生老师不再教“书”:她不教阅读,不教写作,不教算术。她开始教育孩子。
泰迪似乎又活了过来。老师越鼓励泰迪,他就反应越快。到学年末,泰迪成了最聪明的孩子之一。
……六年过后,汤普生老师收到一张泰迪写来的字条。他说他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是全班第三。再后来,信的签名多了几个字:泰迪-史道达,医学博士。
泰迪要结婚了。汤普生老师应邀参加了他的婚礼,并且坐在属于新郎母亲的位置上。史道达博士悄悄的在汤普生老师耳边说:“汤普生老师,谢谢您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
汤普生老师热泪盈眶:“泰迪,你错了!是你教导了我,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怎么教书!”
二
这一部分,相信很多人看不下去,忍到59这个数字时看第三部分吧
需要托福成绩,那么首当其冲要扩充词汇量。托福核心词汇21个单元→每个单元约 100 个单词→一个单元分2次完成,就是说,21乘以2,总计 42 个阶段。那么,在这42个阶段里具体如何操作呢?
▷ 先尝试做一两个阶段,测量一下完成一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 按照测量的结果制作一个时间表,把其余若干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填写完整(需要做调整)。
▷ 背单词需要重复,所以,每3个阶段过后要留出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时间去复习。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6(42+14)个阶段的时间。
▷ 每完成总任务的1/3,就增加与完成1个阶段相等的再复习时间。一共需要花费完成59(56+3)个阶段的时间。
▷ 学习过程中需要多次快速重复记忆,每次可能相当于完成3~5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由于熟悉程度的不断增加,每次重复记忆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所以,预计进行3次重复记忆需要相当于10个阶段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花费完成69(59+10)个阶段的时间。
做出以上规划后,再认真思考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越具体越好。
▷ 每天早晨腾出一点时间。
▷ 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朗读至少 2 遍。
▷ 听录音,跟读当天要背的单词3~5遍,主要关注发音、拼写,顺带看看词义,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不求速成。
▷ 上午利用闲暇时间通读词汇列表,并反复阅读例句。
▷ 下午用专门的时间把当天要背的单词集中背2~3遍。可以一边读,一边抄,一边背,不要只是坐在那里呆呆地盯着词汇看。
▷ 空闲的时候反复听当天要背的单词,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 晚上睡觉前复习当天背的单词。
三
第一篇,是很多家庭教育论坛上的保留节目,能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就应该这样做老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无条件的爱每一个孩子!如果我们的教育多一点爱,少一点冷漠,那该多好……(此处省略的感慨至少500字)
第二篇,是曾经送数万孩子考出去的李笑来的教学规划,不管是自己考还是教人考托福,对这个规划都会看得津津有味,它规划细致又留有余地,张弛有道、还有点儿算无遗策呢。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花费比别人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并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确认每个子任务都可完成确认无误,之后再付诸从容而坚定的行动,这不就是“超级个体”么?
真正重要的“道理”那么乏味,而那些经过情感故事包装的一切,却能以洪流般的势头迅速打开人的心门,直接决定了成交的顺利与否。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我们无法通过理智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唉,自古套路得人心呐。这就是传说中的智商税啦。
“知乎”上关于智商税的定义如下:低智商税是国税的一种,根据智商的等级来分出不同的税率,国家和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对智商的使用进行非强制行征税,主要收费项目有智商跟不上、智商捉急、智商为负等。收税人根据智商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或者结果收取费用。
如此说来,我们是长年累月的智商纳税人啊:双11双12、e租宝、众筹、冬虫夏草、各种会员卡、泰国佛牌、张悟本等大师;不屑与大众为伍的泡在《读者》里的知识分子,交税形式则换成了《超级记忆法》、《10分钟看完一本书》、《炒股3月通》。碰到刘安之、刘一秒、翟鸿淼等大师,更狂热了,他们凭一张嘴就能让人血压蹿高,“当你全力以赴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如何月入十万?只要记住我两个字”……
虽然父辈们经历的全国几亿人只用一个脑袋的时代过去了,但由于惯性,加上理性思考的雷区太多,我们大脑里思考的沟回很浅,很多事随便就让我们的智商打回原形。
对于教育问题,说来伤感,我们是代孩子下注的人。教育,早已和医疗、住房一样变成了市场。乱哄哄里,对教学规律和学习品质必须有基本的自省,对市面上提供的服务必须有理性的甄别。靠鸡汤泡透了的大脑去寻找情怀,那可是太任性了!说的最动听的就是最好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灌输,其实就是鼓励我们交教育智商税。
分清“道理”和“感悟”,是我们生命中必须挣扎着学习的一课。道理是生命中的粮食,要细细咀嚼;感悟是生命中的味精,贪多会误己误孩子。许多认知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往往还是一对永恒的冲突。但鸡汤只灌输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认知,还特意交待:“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半途而废”、“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成功,靠的就是强烈的动机和坚定的信念,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按照这个正确的认知去做,另一个方面的认知就在现实中给你一棍子。等孩子“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时(鸡汤浸泡下的必然啊),又要心急火燎地接着交智商税……
养儿育女不是成就他们,而是伴随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对当年进行复盘,再活一遍。所以,共同成长是真正的陪伴,最好的教育是提升自己。
以此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