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暑假游学第十一点天,我们去了崆峒山和萧关。
崆峒山和我们所住的宾馆很近,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崆峒山。崆峒山可谓道教圣地,崆峒是一武术流派,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中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 在前往崆峒山山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环山道上行驶着。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着棕红色的山脉,似有似无的峰顶,那些山脉并不是那样清晰可见,隐隐约约看见一层大雾笼罩着这绵延不绝的山脉。在弯弯曲曲的环山路周围栽满了高大的树木,而坐在车里的我们,被环山路折腾得头晕目眩。
大概行驶了40多分钟的时间,我们到了山顶。崆峒山与承德的棒槌山一样,同样是丹霞地貌。只不过没有像张掖丹霞地貌一样,起起落落,绵延不绝,张掖丹霞地貌有七彩,可崆峒山却只有单纯的一种颜色。我们从下往上看,简直是遮天盖地,可从山峰上看,却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感觉。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块石碑,写着“崆峒山,2123.5米”。崆峒山真的有那么高吗?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崆峒山比泰山还高二百米。崆峒山是秦、汉时期的一道重要屏障,大汉在内部对人民才用是仁义,可对敌方却一点也不宽容,可对敌人一点也不心慈手软,不然怎能打下大汉江土。大汉实力强盛,不怕少数民族的偷袭,相比之下,明清简直是关门打狗,明朝至少还有点儿骨气,能坚持到最后,永不放弃,不管敌方有多么强大;而清朝就不一样,他们在打仗的事业上只有两个词,第一个是投降,第二个就是逃跑。
上山容易下山难啊,我们在一步一步往下爬的时候,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黄帝问道”。这是黄帝问广成子道家宗旨的地点。两人的交谈有好多被记录在黄帝内经上,包括后来老子著的《道德经》等文章,都是依据黄帝内经所写,这说明广成子是道家的先师。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老子是开创道家的老师,而广成子才是。据说,在历史上,真的有广成子这么个人,据说他的坟墓就埋在崆峒山上。
然后,我们来到萧关,萧关建立在一座山的山头上,也不算山头,是在两座山的一条小沟里,是历朝历代的咽喉之地。萧关并不是一道单独的关隘,萧关与秦长城在历史的地位上十分相同,全部都是长城,是防御敌人的最佳关口。我们就在这座山脚下时仰望这座山,感到十分低矮,可爬上去就不同了,其实这座山的确很低矮,但那些犹似荆棘的草,却总把我们的腿划得伤痕累累。我们一步一步往上走,可是走一步,滑两步。要是干土还好,至少,可以踏踏实实踩上去;而湿土那就别说了,我们每走一步,几乎都要跟它过不去。当我们满头大汗、伤痕累累爬上去的时候,一阵凉风吹过,绵延不绝的沙漠终于多了几分凉爽,这可是沙海中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线。从“荆棘山”上下来,我们突然听到了电闪雷鸣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乌云密布的天空早已笼罩在了我们头上。听到老师那“要下雨了,赶快跑呀!”的声音,我们这些落在后面的人都急忙往前跑,一不小心,拌了个踉跄。到了山脚,天也下起了细雨。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在去崆峒山的路上,我有感而发:我们要像大汉一样,有着镇守江山,临危不乱的精神,而不能同明清一样,关门打狗,闭门造车。使中国因为没有先进的武器,而被人踩在脚下。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奋起直追,追上汉唐,迎接繁荣;迎接昌盛;迎接一个改编版的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