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了最近两三个案例内容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取自原文《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优秀的人往往趋于相同。这句话避免过于有点鸡汤的励志,容我娓娓道来。优秀的定义并不是取决于你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你的金钱财富,我认定个人的优秀是,他总是能把握自己,达到真正的自由。
一,苦
佛学和佛教是有区别的,而基于现在科学很多数据的支持,慢慢佛学中的部分理论逐渐得以证实,就好像网上那个段子,物理学家努力攀爬高峰,最终到顶峰看到哲学家早已等候多时。佛说苦就是快乐永远的不满足。
现在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明这个机制。有人用猴子做实验,在笼子里挂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实验者就会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很喜欢果汁。科学家密切观察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的情况。分泌多巴胺,就说明大脑正在经历快乐。
一开始,是果汁进入猴子嘴中之后,猴子大脑才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个情况很明显,是果汁使猴子快乐。
但是实验重复多次之后,猴子就掌握规律了,他知道灯一亮就会有果汁。这时候科学家发现,在灯亮以后、果汁还没给的这个瞬间中,猴子大脑就已经开始大量分泌多巴胺!对果汁的预期,就已经让猴子快乐了。
再到后来,亮灯导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来越多,而果汁带来的多巴胺越来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之中,真正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咱们想想,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猴子和我们体会到真的快乐了吗?
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二,无我
听说这是佛学里面非常高的境界,正真修炼得当的人应该不多,如果可以比喻,应该像是Matrix的“幻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佛陀说,或许“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幻觉。这听起来真的太玄了。
我们来说个实验。为了治疗某些大脑疾病,医生会把病人的左脑和右脑之间的连接管道给切开,这样病人的左右脑就不能直接联络了,而这给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提供了机会。
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控制右眼,右脑控制左眼。
如果你只让病人的左眼看一个字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请你现在出去散个步”,他看到字条会站起来照做。但是!请注意,这时候只有他的右脑知道这个指令,左脑并不知道。
而负责语言的区域,又恰恰在左脑。好,现在在他往外走的时候,你过去问他,为什么要走出去?你猜他会怎么回答呢?
负责回答问题的是左脑,可是左脑没看见字条,它跟右脑又没有交流,所以左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往外走,对吧?
而实验结果是,病人给你的回答可不是“我不知道”。左脑的做法是现场给你编造一个答案,比如说“我要去拿一罐可乐喝。”
而且左脑对自己编的这个答案,深信不疑。他以为是他自己做出的到外面走走的决定。
一系列这样的实验都证明,并不是我们的意识在做决定,而是决定已经做出了,意识来给决定找一个理由。做决定的是一个自我,找理由的是另一个自我。那到底哪个“自我”说了算呢?
如此说来,我们大脑表现出来的那个*叙事自我*,根本不是一个总统,而更像是一个总统发言人。军方已经打完仗了,记者来问为什么要打仗,总统发言人只好找一个好点的理由来解释 —— 真正做出决策的可不是他。
三,冥想
好了,进过前面了个定义和实验,开始进入了“工具”方法论环节,这里要介绍的方法就是--冥想。他可以达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和专注。(前提是理解了五蕴皆空,让自己可以通过冥想达到空的境界,然后专注。)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你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弄个垫子坐在地上。具体什么姿势似乎没有太多要求,大概只要不睡着就行。
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专注呼吸。
这可一点都不简单。我们在第一季中讲过一个概念,叫“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大脑的正常状态是随机漫步,各种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地冒出来,你会做各种白日梦。这个状态就是默认模式网络。我们其实很享受这个状态,有时候还能获得一些创造性的发现。
但是冥想,恰恰要求你不能进入默认模式网络。你的思想不能信马由缰,必须专注在呼吸上。能坚持专注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练好这个专注的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种情感和思想困扰,不受大脑模块的控制,获得自由。我理解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如果你能专注很长的时间,据说,你将进入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赖特曾经达到过这个状态。他说在长时间的专注之后,获得了一种非常深入的平静,有一种巨大的喜悦感,大概类似于服用 LSD 的感觉。
四,自控
通过冥想的方法(这是个高深的实验,目前没有大量数据支持)我们理解到达一种心境和境界,当然做不到这个心境和境界不要紧,目前还有第二种方法来做到这个“自我分离”
正念自控法:四个步骤缩写分别是RAIN:
1,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感情。
2,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the feeling)。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不要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一个合理的感情。
3,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感情,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4,分离(Non-attachment)。你和这个感情就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吸烟了。
最后总结一下这两个方法分别是:冥想 和 正念自控。
不能说标准和合格的做到了对应每个步骤的需求,但是我确实有通过相关自身的案例达到了自己专注的状态,然后实现了的部分目标。比如说自己戒烟了几个月的心得,一旦实现感情分离,烟瘾不再复发。还有就是考驾照,上台演讲的“紧张感”如何消解的问题。最后就像现在,学会通过写文章分享的方式,自己总结自己的阅读,实现一个闭环给自己二次专注的机会,这有点体验设计的感觉。下一篇,希望自己可以讲一下设计一个强力瞬间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