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的灌着咖啡干活,活是干完了,咖啡余力还在,于是上线码字
多年来不知多少个日夜开始有了咖啡的陪伴
记得最早是在高中时,那时还没听说过星巴克,COSTA,PACIFIC啥的,但咖啡依然成了一种装逼的圣器,高一到高三,尤其是高三,班上一半的人桌上放着一个杯子,桌肚里有个几包速溶咖啡,雀巢是最多见的,后来多了麦斯威尔,那时候每天喝几包咖啡成了你学习多努力某方面的一种体现,同学见面的话题不外乎,看了多少书,几点才睡,喝了几杯咖啡,那时的我们好比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爱咖啡那份苦,同时还要无限的奶和糖来粉饰,现在想来那段时光其实是甜的。
上了大学,我们开始知道星巴克,COSTA,但大多数时候我身处在鸟不拉屎的郊区校区,周末回家好比进城,进城干啥呢,打工啊,为了回郊区过日子,那时的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三合一,因为已经不需要用速溶咖啡的消耗度来体现自己是否有努力读书,因为大学最不缺的就是熬夜的动力,通宵唱歌有力气,通宵恋爱有力气,通宵复习抱佛脚甭提多有力气了,在那个荷尔蒙爆棚的年代,咖啡作为装逼泡妹的工具为广大男生得以获得文艺青年称号立下了悍马功劳,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及文艺,我也开始摒弃带糖带奶的咖啡。在那个一没钱二无处可去的年代,最浪漫的约会地点,无非校园的湖和食堂边上的小咖啡馆,只记得那时坐在对面的妹子是美的,咖啡喝着大概是苦的,记不清,但回口肯定是甜的。
后来上班了,开始拿工资,渐渐的星巴克成了常态,上班路上来一杯,下午茶来一杯,那时的咖啡只有一个标准,够苦,在我的标准里苦和提神是划等号的,蒙着头的干活,蒙着头的熬夜,一杯苦到家的清咖才是撑着一切走下去的兴奋剂,因为咖啡苦我也够苦
还记得第一次和精品咖啡,云里雾里的被介绍了一通,然后是速溶咖啡的即视感,磨好的咖啡豆,滤纸,然后冲泡,依稀间觉得这真的不是速溶咖啡吗,喝了一口觉得,恩,真不是,因为比速溶咖啡还难喝,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咖啡竟然有了酸味,曾几何时我觉得只有咖啡做坏了的时候才会有酸味,而我躲避多年的那股酸味,现如今却告诉我说那叫精品,多少需要些时间来接受。
幸好我是一个跟得上潮流的人,慢慢觉得原来那股酸味也可以是种不错的感受,晴天我爱喝耶加,她的酸让我觉得阳光明媚,雨天爱喝危地马拉,他的算酸让我觉得潮湿黏腻,各种各样的酸味开始被打上标签,徘徊于苦与最后的回甘之间,而那些带着个人色彩的标签或许只有我能懂吧。
所以世上没有不好喝的咖啡,即使是一杯压坏了的浅烘焙加糖浓缩咖啡(那杯咖啡就是我自己压的),又酸又涩又苦,我也可以跟别人说你喝的那叫爱情。
你想好要喝什么样的咖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