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些文字源于我的教子手记。起初,它们零零散散断断续续记录在四个本子上,串联了成长,串联了时光。如今,我以时间为序,把它整理出来,再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适当加入一些解读,重温那些岁月的同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暖意及启迪。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只嘴里说出的是语言,情绪、动作,甚至眼神,都是语言,其中蕴含奥妙无数;我儿子名“轩”,是谓“解码轩言”。
小剧透:本期文字涉及主题词“电报句”、“外星文”、“消极语汇”。
01.
听牙牙学语的小孩子说话,对我们的理解能力真是一种考验!因为,小嘴里说出的并非正常的语言,是精简到极致的“电报句”。
“电报”这一事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了博物馆,成了上个世纪通讯方式的记忆,但是,电报句却没有消失,在那些小不点儿的嘴巴里兴旺蓬勃,满满的生命力。
全世界的婴儿无论母语是何种语言,都会使用“电报句”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
大概是轩宝一岁半左右吧,我是着实领教了什么叫“电报句”。
先与大家分享情景对话三则:
其一
妈妈:轩,怕不怕爸爸?
轩:怕(很用力地说话)。
妈妈:怕爸爸打哪儿?
他抬手拍拍屁股。
妈妈:哦,打屁股啊,哭了吗?
轩:(一皱眉一咧嘴)嗯...嗯...
妈妈:就是这么哭哇,好可怜。
其二
妈妈:外面刮风吗?
轩:呜......(鼓着腮帮子,声调还有起伏,超可爱)
妈妈:刮风呢呀,刮得大吗?
轩:大。
其三
妈妈:小白兔,白又......
轩:(急忙看着妈妈接上话)......白。
02.
瞧,牙牙学语时期,孩子的话“精炼”至极,可谓“短到没朋友”。
宝宝们最开始的语句那是需要专员破译的——当然,最称职的破译专员就是母亲。
这个阶段的孩子说的“话”言简意赅到一定境界了,通常一个字,最多一个短语搞定,如,水(想喝水)、多糖(想要多多的糖)、妈妈鞋(妈妈给宝宝穿鞋),这就是所谓的“电报句”。
“电报句”本就难懂,加之孩子咬字不清,就变形为“外星文”。
例举如下,建议诸君不妨模仿一下发音,保证你会笑cry的。
轩宝的“外星文”,特点基本有三:
第一,b、d不分,统称为d。追到皓哥哥后面叫“哥哥(de de)”,皓哥哥以为他要“骑马”呢!再比如,“伯伯”是“dai dai”;“饼子”是“ding zi”;“上班“是“sang dan”;
第二,省掉了音素,如,“鸟”是“nao”;“瞄”是“mao”;“跳”是“tao”——有i的统统省掉i,介母不复存在;
第三,读音纯粹大换血,如,“水”直接成了“sei”。
敲黑板划重点,来看一串“电报句”压压惊:
要洗澡了,轩试试水温,说:“din(冰)”,然后说:“hu(意思是用暖壶加些热水)”,洗完澡把他抱到床上铺好的毛巾上,会说:“fu fu(舒服)”。
踩住我的脚啦,轩会仰着小脸嘟起嘴说:“du ji ji(对不起)。”
03.
新旧知识结构碰撞,再加上“电报文”,撞出了轩宝“好事一箩筐”:
豌豆炒豆腐干,看着豆腐干,说:“you,you(意为“肉”)”,这个东东视觉上与肉太接近了,而他以前还没吃过豆腐干。
晚饭时,看着烙饼上的小黑点,说“baba”——显然,那黑点与葱香四溢的烙饼格格不入,他觉得那是脏东西。同理,爷爷脸上的黑痣,就说“粑粑”。
喂他吃枣时,教过“核”的概念,于是吃鸡爪,碰到硬硬的骨头,他脱口说“核”。
一辆街边卖小吃的三轮车收摊了,杂物乱糟糟的堆了一车,轩看了,脱口而出:à huò(烂货),他以为人家是搞回收经济的。
姥姥家枕套上有对鸳鸯,轩不知为何物,凭着几分相像嚷嚷:“yí é(企鹅)”,弄得一旁的老爸摸不着头脑。
领他去自由市场感受一番。路过水产货摊,他指着盆里游动的泥鳅,兴奋地喊:海带。二者相似,又只有后者的知识储备。
04.
孩子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外界的所有信息,而后,尽自己所能消化,因此轩每天都在更新已有认知结构。这使我觉得光阴于他的重要,孩子的成长是以秒作为计量单位的。总想争分夺秒教他一些东西,因此,只要有空,我就和他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请珍惜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
某天下雨,轩站在椅子上冲着窗户外面喊:“ti ta、ti ta(滴答滴答)”,开始我没听懂,后来稍后恍然,我曾告过他下雨的声音是滴答滴答,他还记得。这就是“消极词汇”的力量。
请认真对待你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那些词汇会自动拆分成记忆组块,存在孩子的大脑里,然后神奇地复活于某一天。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即使孩子处于说不清楚也听不明白的懵懂阶段,大人也不能在语言表达上敷衍他们,要尽量规范地去表达,而且尽量不要使用诸如“吃饭饭”、“睡觉觉”、“打豆豆”这样的语句,因为,宝宝虽然还不会流畅地表达,但你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会作为“消极语汇”储存在他大脑里,在某一天被奇妙地激活,华丽丽地在闪亮在孩子的词库里。
所以,为了宝宝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爸爸妈妈还需做点功课哦!
我是穆紫,码字暖心。感谢阅读,期待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