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时,有个叫王祥的,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继母患病,突然想吃鲤鱼,可当时天寒地冻,河里结冰无法捕鱼。
王祥心生一计,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人们纷纷传说王祥感动了天地。
王祥此人非比寻常,正是王阳明的老祖宗。
但这故事非常不可爱,你让人怎么能相信王祥傻成这样子,希望用身体的温度化开坚冰?你又如何相信,冰居然会自我引爆,鲤鱼会自我了断,而且是两条鲤鱼同时自我了断?
这个故事叫“卧冰求鲤”,记载于《二十四孝》中。为了让人孝顺父母,竟然编出这么个灵异的故事来,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是“过”,它虽在宣扬孝顺,但仍是人欲,而非天理。
【2】
再来看“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孟子老爹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最开始,他们住在公墓边。每天都有人来埋葬尸体,举行葬礼。于是孟子就和邻居小孩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妈妈看到,就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
于是,孟妈妈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住在了屠宰场附近。没多久,孟妈妈发现孟子又和邻居小孩学起了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妈妈又把眉头皱起来:“这个地方更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如你所知,母子二人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后就开始学习并记在心里。孟妈妈眉开眼笑点头道:“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长住下来。
“孟母三迁”的故事提醒做家长的:环境能改变人,应该让孩子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成为一个好人。
但这个故事有缺陷,孟母只有两迁。也就是第二迁、第三迁。
第一迁在哪里?
就是从某地迁到公墓旁,为何要迁到公墓旁,因为孟子死了老爹,他要在此地守孝。
由此可知,儒家人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良好环境,给老爹守孝的事也可抛弃。
这就是捉襟见肘,顾头不顾腚。也就是“不及”——没有做到孝。
所以,孟子是不孝之人,他的老娘有私欲。
【3】
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天理,饿了非要吃大鱼大肉,睡觉非要有美女陪伴,就是人欲。这是“过”。
饿了死活不吃,困了死活不睡也是人欲,这是“不及”。
由此我们可知,天理是什么。
天理就是人性中情感的自然流露,凡是不自然流露的就是矫情,无法流露的就是无情。二者都是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