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分享的30天习惯养成的分段周期:1-6天是反抗期,需要坚持;7-20天是无聊期,需要增加乐趣;21-30天是挑战期,需要增加价值;而要把习惯进一步坚持下去就要保持平和稳定的状态!
- 这个周期套用回我在参加海比特5天训练营上也非常合适。
- 前2天压着自己吃饭洗碗好了就赶紧听回放,当晚要完成�作业。第一天的时候,谨记老师说的前一两天课程比较简单,后面就开始加大能量,所以前面的练习一定要到位不要因为理解的不够透彻然后到后面反而掉队了。经过第一天的严阵以待,到第二天的时候已经有形式感,明显感觉自己的填表的时候思考的不够深。第三天做作业的时候更加是憋了半天感觉卡壳,放下好一会还去QQ群再看了一会老师的答疑才完成了表格。
- 之后就是愉快的周末。�也许是因为终于憋出了我的半年目标(严格来说是正式把一个延怠多时的目标重新提上日程),并且把对应的核心习惯、表层习惯都写下来,仿佛已经是尘埃落定般的我默默的玩耍了两天,拉下了一天的课程。知道今天,周一了,今晚老师也要开始讲D5的课程的,我又开动马力连赶两天的课。�
而从这个事件,我发现需要正视自己的两个问题:
1.容易满足。做好计划明明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自己却直接把好的开始当作成功的一半,产生的懈怠心理,反而造成了大量工作做完了计划就没有然后,虎头蛇尾。
2.过分追求完美。问题其实总是滚雪球般出现,虎头蛇尾的开展往往让无法完成或者只能勉强完成明显可见,导致自己很快就失去热情和坚持,从此无力为继。
结合老师今天的课程,我需要在做任务设计或者习惯规划的时候做好保障措施:
1.延迟满足。提前设置好里程碑以及沿途奖励,争取看遍沿途风景再来一个全力冲刺。
2.增加弹性机制。预留结合日程安排及惰性,充分考虑人性特点,预留一定偷懒的空间,又要保持挑战性目标的自我驱动,先坚持完成,再争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