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社会》读书笔记[美国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Going Solo –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real of living alone)
1、书的作者、背景介绍
作者艾里克是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为《热浪》(主要研究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市遭遇的造成700余人非正常死亡的热浪的现象和本质原因)。本书出版于2015年,分析的范围主要在美国,但也有部分调查涉及到其他国家。
2、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先是通过社会调查揭露现代社会中独居人数和单身人数比例趋向上升,不仅在美国而是在全球各地都有这个现象。然后再讲述各个时代的独居生活是如何的,根据独居人士的年龄、经济水平等分别展开分析他们各自的独居生活的原因和现状,但分析内容主要针对美国,虽部分内容会涉及到其他国家。虽然书名为“单身社会”,但书中内容大部分探讨的是独居生活而非单身的问题,而在分析独居生活的时候往往会牵涉到个人主义。
3、书的结构分析和重点观点
本书共有七章,逐一针对各个章节进行分析:
<第一章-独自生活>
本章主要是探讨独自生活的境况与文化,如文中所提到的几部分内容:
(1)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离家独居;
(2)美国的格林威治村聚集了一群离群索居的异类(如知识分子、艺术家、革命家等),诞生的背后充满着复杂的个人主义和艺术文化,格林威治村诞生了波希米亚文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波希米亚文化兴起的同时,男同性恋也在四处寻求住处以避开社会监管和约束,从而导致酒店式公寓的需求增加。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进入职场,同时离婚率达到新高,在当时的美国引起一场离婚革命,独居人口飞速增加;
(4)独立的个人卧室有助于得到个人发展和自我关注,更容易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例:《婴幼儿护理常识》中建议家长让婴儿待在独立的卧室中睡觉,学会独立安睡);
(5)在宿舍中与他人一起合住时会有诸多不便,从而容易让人搬出去独居。
<第二章-独自生活的能力>
(1)在当今经济繁荣的现代中,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而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得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工作,从而使闲暇时间变得非常少,办公室也就成为主要的社交中心。
(2)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先现在,即使在一个人的独居生活中,也能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3)雇主、房地产和住房协会对单身人士存在歧视使其独居生活更加复杂艰难。(如雇主更加尊重有家室的雇员的时间、公寓董事会不批准单身人士入住其合作式公寓即使他的收入很好)
(4)宠物对独居人士意义重大,充当一名家庭成员,有效减少孤独感。
<第三章-分离>
(1)在美国的高离婚率的境况下,意味着离婚人士在离婚后需要面对独居的单身生活,现代女性从传统的经济剥削和性约束中得以解放,得以摆脱无报酬的家庭劳务;
(2)许多单身的离婚人士仍会去寻找伴侣,但男性更倾向于寻找年轻的女性。有部分女性因为对婚姻的担忧而选择单身独居的生活。
(3)在年老生病的时候,当刚好身边没有亲人的时候,单身人士确实需要一个生活伴侣以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年老时会遇到的这一问题,部分离婚女性会在平时辛苦建立并维持好和朋友家人的一套支援系统以互相支持。
<第四章-自我保护>
(1)独自生活是一种缓冲社会压力有效方法,有助于自我实现。
(2)大多数独居人士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并不贫穷。
(3)存在一群弱势群体(如滥用药物、犯罪记录、贫困、失业、疾病等),独居生活为他们提供重新站稳脚步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但也剥夺了他们急需的社会支持和关怀(如疾病发生时无人能协助应对)。
(4)住在SRO和低成本的公寓中,贫穷人民一般避免与邻居进行社交以避免被不好的社会影响力所拖累,甚至碍于面子和羞耻心而故意避开与家人联系导致强烈的孤独感;
<第五章-共同的孤独>
(1)“乐单身”:享受单身、不必急于寻找伴侣。
(2)有一系列崇尚单身主义的运动、组织和刊物,
<第六章-独自老去>
(1)大多数单身老人更倾向于独居生活,而不是和子女一起住,更不愿意在养老院住,因为美国人和欧洲人非常重视个体的独立价值。
(2)出于个人主义文化,失去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对他人的依赖往往是老人的焦虑所在,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自理自立的时候,就成了最严重的屈辱感。
(3)在芝加哥热浪事件中,那些与世隔绝的老人在家中热死多天后才被人发现。
<第七章-重塑独居生活>
(1)独居人口存在的社会问题:体弱老人的社会隔离问题,贫穷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深居简出问题;
(2)最适合体弱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的住房方式分别是养老院和住宅SRO,但由于住房条件大多不佳,所以难以吸引人们居住。
(3)养老院存在的问题:设备和居住环境差,没有独立的空间。有别于老人院,辅助生活中心提供更完善的居住环境,有共用的社区活动空间以便老人进行社交活动,但价格高昂,一般人难以承担费用。
(4)研发智能机器人以代替活人来对老人进行护理,但实际上会有价格昂贵、进一步加重老人与社会的隔离等问题。
(5)城市中心充斥着紧凑的小型家庭公寓,而十分缺乏单身公寓。(针对美国)
4、书评
虽然书名叫“单身社会”,但实际英文书名为“Going Solo”,书中的重点不是在单身人士,而是更多地针对独居人士,而分析的也更多的是关于独居生活而不是单身生活。书中主要分析的独居人士包括年轻单身人士、离婚人士、丧偶老人、贫穷人士等。整本书主要重点还是针对于美国之中,分析美国的养老机构的环境和情况如何、美国的养老政策如何、美国住房对单身人士如何不友善等等,都是基于美国的各个政策和环境下做出的分析和结论,由于亚洲国家与美国福利和房地产政策差异比较大,所以里面的部分结论不大适用于亚洲国家。但里面提到的部分问题还是有一致性的,如众多养老院的设备和环境不佳,老人没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书里面最引起我的共鸣的是里面有提到一位五十多岁的成功女士,平日非常地积极社交和努力工作,有着属于自己的出色的事业和交际圈,而且自己也是“乐单身”一族,十分享受单身生活,表面的光鲜亮丽让众人羡慕不已。但自从她突然得了重病且无法自理时,没有子女和伴侣的情况下,即使朋友轮流照顾她但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也无暇去照顾她,而当家人都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时候这样的困境十分残酷但又现实,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孤单和无奈。
通过本书可以认识到单身或独居的人数比例不断在上升,但国家的福利和相关政策都对单身人士并不友善,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而单身人士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社交问题、养老问题、不友善的住房问题等。独居生活可体现人们对个人主义的执着,独居人数的上升也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关注。
5、相关书籍
《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2014年美国艾里克•克里南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