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启一年一度的「寂静岭」篇,不知道克里斯多夫·甘斯导演,看到自己电影中的场景真实出现会作何感想。
微博、媒体都在谈霾,相信其他省份的人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帝都朋友圈深深的霾意。这种鬼天气下,退休大妈依然在跳广场舞,但实在已经不能用「乐观」来形容。有良心的学校已经通知停课,上班族则要「冒死」出街,赶赴各个写字楼堡垒,这是少有的在路上就想早点到公司的日子。
今天的北京,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雾霾天之一。在遭遇极端污染天气上,英国人民曾经比我们更惨。
1952: London fog clears after days of chaos
12月5号开始,伦敦街道上的车全部停开,4天以后阳光才重新返回大不列颠的首都。期间恶劣的条件使得铁路大面积中断,公路、航空以及泰晤士河航运都受到了影响。直到9号,清新的风加上温和的温度,才驱散了伦敦上空的雾。巴士与客车开始恢复运行,但南部地区的铁路仍有一些延迟。在东南部地区,雾加上结冰的道路,引发数起交通事故,消防救护人员只得抛弃车辆,步行去救援。
倒霉的还有邻居,雾霾甚至蔓延到了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
一个载着300名乘客,从福克斯到加来的跨海峡渡船,足足晚了15个小时。而且由于能见度太差,这艘船不得不在法国海岸抛锚,根本无法进入港口。伦敦机场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只有两到四个班次能够到达。所有其他航班被分流到附近的赫恩、伯恩茅斯,然后乘客再被火车送到滑铁卢。
萨德勒的威尔斯剧团在茶花女的第一幕后就提前结束了整个演出,因为礼堂里都充满了雾。同样,大量的户外赛事因此被取消。
好在英国那个时候已经有口罩,但你可能不知道,口罩最早居然是在中国开始使用的,老祖宗真是有预见性。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
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口罩原本是宫廷里的御用之物,传到民间后,在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开创之下,频繁出现在打家劫舍、蒙面行刺等场景,成为杀人越货、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
如果你是个极客,一定会喜欢这款口罩。设计师 Maximiliano Baudrix 设计了这样一款“属于未来”的新型口罩,除了传统的过滤,它还配有一副蓝牙耳机,前面的口罩部分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口腔周围空气中微小粉尘。耳机口罩二合一,听歌防霾两不误,此刻来上一首汪半壁,"请把我霾在,在这里春天里..."
但是,作为一个「打死不戴口罩星人」,实在不喜欢口罩在脸上捂住难受,加上看不到表情,人与人之间都不能愉快的互相鄙视了。好在,有同样困扰动手能力还特别强的家伙,直接做了一款带LED的口罩,可以根据情况来表明当前自己的情绪,瞬间有种emoji上身的感觉,有没有。
如果此时,某位好莱坞导演路过北京,千万记得扛上机器去外头拍一圈,妥妥的科幻片世界末日场景,群演、特效费都省了。说点实在,万众创新的热潮里,雾霾这么痛的点,创业公司们真应该考虑考虑,健康是人人都有的刚需。别净整些没用的项目。
总之,雾霾区的天是昏沉的天,雾霾区的人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