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所言:“欲知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家国情怀传承流布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从万国来朝的开唐盛世到闭关锁国的软弱清政府,从动荡不定的民国时期到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时光流转的千年间,中华民族不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这既是对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重要精神力量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极大鼓舞。家国本一体,人人都应该撑起民族脊梁。
家之本在于身,公民品格是家庭风气的风向标。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积淀,家风既是家庭的灵魂,也塑造着国家的灵魂。孟母三迁,良好的家风教育引导孟子苦读诗书,终成一代圣人;岳母刺字,良好的家风教育引导岳飞精忠报国,终得名垂青史;《钱氏家训》沿袭千年,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优良的家风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充当着向导的角色,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意志品格的养成,家庭建设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培育公民素养乃立国之根。
国之本在于家,家庭风气是国家气质的度量衡。马丁·路德·金曾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城堡之坚固、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品格之高下。不论是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功勋前辈,还是黄大年、钟扬这样的当代楷模,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名利主义,无惧困难,只问初心,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技术能力、国家需求融合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传递,值得更多后辈代代相传的精神。当“90后”们逐渐成为国家的“新鲜血液”,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因此,家风是国家良好形象的底妆,是立国之基。
天下之本在于国,国家形象是民族脊梁的定盘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誓言,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执着,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这些振聋发聩的醒世励志诗篇,不仅是诗人也是炎黄儿女血性报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律动着中华儿女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价值理念。
跟着时代大潮往前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的号召指引着我们前进,在强化军事科技的时代,有彭士禄历尽艰苦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在科教兴国的时代,有张玉滚17年大山从教,用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在沙化环境治理的时代,有“沙漠愚公”苏和,坚持植树造林,捍卫文化遗存.....而如今,中国进入新常态,国际形势巨变,国内发展仍面临战略机遇,前景光明,挑战严峻,我们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只有响应时代号召,跟随时代大潮,才能推动时代进步,不负时代嘱托。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青年一代才能在新时代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