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始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颇有收获。由于内容很多,分几期总结,与大家一同分享。
首先说说我选择学习这门课程的理由,产品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它具有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闭环能力圈。下面我正式开篇,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
一、产品和好的产品
人生无处无产品,工作中提交的邮件和报表,生活中给亲人提供的暖心话语和烹饪的佳肴,包括现在所写的文章,甚至你自己,对于别人而言,都是产品。
那什么是好的产品呢?有人说ui交互好就是好的产品,也有人说稳定就是好的产品。我认为产品首先是让用户满足,让用户爽。什么是满足,什么是爽呢?
满足:给到用户想要的。
爽: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了。
所以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就是好产品。能满足用户崩了很长时间,想要而获得不了的产品,是好产品中的好产品。
二、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设计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交往,其实都是角色的对接,通过角色看到的,只是人的某一个面。因此第一层和第二层,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再往下,才是更深层的关系。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我们人生的历程,其实大概在很多时刻,很多人都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说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或者是说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职员。
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能力圈可以理解为技能的合集,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说好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
因为扩充能力圈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想狮子为了吃饭去杀长颈鹿,其实它挨打也是极其痛苦的。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就是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举个例子,狮子之所以费劲力气捕猎,是因为饿,因为它想要生存下去。生存就是它的内核。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拓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
就像你只是打算购买一个产品,那你只要看到最表层就够了。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和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去深入勾连,那你看到最表层也就够了。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是表面上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最内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层是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
本篇总结: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研究用户,就要看到用户最深层的需求。有时候只关注前两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用户的痛点精确定位到它在哪一层,才有可能解决用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