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先生的著作《金融的逻辑》分为两本,有幸拜读了第一本,谈谈我读完本书的几个感想吧!
作为一名前半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以及后半生留洋美国的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作为理工科生,巧合和幸运让其前往美国攻读金融学科,最终成为一代大师,他把自己多年来研究和观察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金融发展和繁荣的经验和证据写成了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深刻的反映了金融才能富国的逻辑思维。
本书开篇简单明了的告诉我们什么是金融:既金融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接着,作者从资本化的逻辑,金融的逻辑,金融危机的逻辑,股市的逻辑,文化的金融学逻辑一一阐述了金融的逻辑中的几大主要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解决了很多我之前的困惑,也刷新了我的认识。
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解答了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却并不感到富有。还有西方的兴起真的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作者说:靠家族、友情等实现的交易越来越由市场取代,这一方面跟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变革有关,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处在变革中,各种金融技术还不够完善和保障,所以导致中国人的幸福感安全感不强,有钱却不敢乱花,一直存着。还有西方的崛起,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历史证明,西方的兴起实际上靠的是发展金融技术,即把未来的钱提前变现,用更低的成本换成今天的钱,所以你们看中国清末虽然国库充足,最终依然逃脱不了破产的厄运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钱如果不流通,只是存的,那它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中,作者从开篇的美国次贷危机入手,因为作者写本书的时候是2009年,刚刚碰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自然不会错过借此分析一下。跟大多数当时国内经济学家吹捧的要警惕金融,逃离金融相反,陈志武先生却理性的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即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其实都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完善,有跌倒才有下一次的改善和进步,否则会造成闭关锁国,阻碍国家的发展。
作者在最后一章从则从金融学角度反思和分析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社会文化和现象的发生起因,让我耳目一新。不禁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读的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说的要学会用跨学科的思维来分析事情,陈志武先生无疑在这一方面运用的炉火纯青,让我不禁佩服和赞叹!作者说: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扼杀的不只是物质文明上的创新能力,而且也激发人们不要在精神资源上有“出众”,在现代社会,这无疑是很悲哀的。那种理想化了的儒家世界其实在中国还没实现过,从内在逻辑上可能也很难实现。
在儒家文化抑制物质文明发展的情况下,传统中国始终没有完全走出温饱的挑战;在那种情况下,说精神情感世界里能达到文明顶峰,那只能是奢望。作者还借此举了跟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关于“孝道”的问题,如果国家不发展金融,还是依靠儒家隐形文化支撑,那最终扼杀的是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重。作者呼吁:让家庭成为一个感情交流的地方,而不是利益交换的地方,“孝道”责任逐渐由“爱”取代,这样人的精神世界才可以更加自由的拓展,才可以丰富多彩,社会才能进步!
总的来说,金融的逻辑1让我对金融世界重新认识了一次,从自身的知识水平来看,还达不到反驳或者找出瑕疵的级别,但是我相信尽兴书不如无书,金融的逻辑这本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个人觉得足矣!期待2的到来!